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集体备课 > 2022年秋学期语文集体备课一(定稿)

2022年秋学期语文集体备课一(定稿)

2022年09月22日 09:57:15 访问量:365

6.狼牙山五壮士

执教:李慧文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一痛击敌人一引上绝路一顶峰歼敌一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课文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语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宏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围绕“壮”读课文,体会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2.品析重点句段,学习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写法,明白其好处。

教学重点难点:

1.从“点”的描写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形象。

2.能对五壮士的“壮”有自己的理解。

【课前诵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教学过程:

一、直奔主题

1.齐读课题。

2.师:题目中的“壮”字有着怎样的丰富内涵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探究一番。

二、品读课文,体会“壮”

1.师:课文后面有两个句子,请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并写了批注,下面我们来交流交流。

2.交流:

(1)生读课文,说感受。      

(2)指导朗读。

3.补充资料:葛振林的《忆狼牙山之战》

师:联系资料,结合全文内容,对课文题目中的“壮”,你怎样理解?

预设1:临危请命、有胆有识是壮士。

预设2:舍小我、为大家是壮士。

预设3:坚强不屈、视死如归是壮士。

预设4:无所畏惧、舍生取义是壮士。

三、学习“点面结合”写法

1.师:刚才从资料中,我们知道五位战士临危请命,就这样开始了5个人和3500人的对决。

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哪里写群体,哪里写个体?

(1)交流,分角色朗读写“面”和五位壮士的句子。  

(2)讨论:第2自然段最后两句能不能删掉?

2.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群体,哪里写个体?交流。

(1)课文怎样写不同的“点”的,你有什么发现?

交流,总结。

【①作者写“点”,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②详写一个“点”,就是班长马宝玉,他就是灵魂人物。】

(2)讨论:“点面结合”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要学会倾听。

 总结:“面”属于整体叙述或概括性描写,总写群体,有广度;“点”属于详细描写,分写个体,抓细节,有深度。有点有面,有详有略,既能反映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还可以更好地渲染气氛,逼真地塑造人物形象,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师: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绝路,但是毕竟寡不敌众。请看课文插图,再读读课文第6段第1、2句:“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1)这是“面”上的描写,请你选一个“点”来写。

(2)指名读练写内容,评价。

四、联系时事,升华认识

1.师:第二单元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五篇课文重现了不同革命时期的历史画面。正是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舍生取义,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当今的中国,虽然没有硝烟,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但美国霸权主义对我国虎视眈眈,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应该有怎样“壮”的行动与气节呢?

2.学生交流:

预设1:我觉得每个人要做好自己,尽好自己的职责。

预设2: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预设3:为了祖国的未来,努力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完成不一般的“壮举”。

4.总结:和平年代如何做一个“壮士”呢?我认为,就是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坚定不移地爱我们的祖国,像周恩来一样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作业设计:

1.讲一讲这个故事,读其他红色故事。

2.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个活动的片段。

板书设计:

6.狼牙山五壮士

                      舍生取义   

                      坚强不屈         点面结合

                        爱国

编辑:李慧文
评论区
张冬萍(2022/9/22 14:29:32)

语文教学提倡在阅读中体验情感。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此时,李老师进行了范读,且范读时充满感情,给了学生以启发和感染。这样通过老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朗读。这样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不仅引导学生模仿读,而且培养学生创造读。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周爱琴(2022/9/22 16:11:50)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李老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品语言,让他们感悟狼牙山五壮士坚强不屈、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从而产生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之情;给出新时代小学生如何“壮”行的话题,让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带领学生围绕“点面结合”写法,到文本中去探索;看课文插图写其中一个“点”,实实在在地进行写的训练,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李慧文(2022/9/22 19:08:01)

《狼牙山五壮士》教后反思(一)
一、我想做的
课前诵读四句名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为接下来的正式学习做好铺垫。
两条线并行,本节课分两大板块,一是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二是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体会其好处。
第一板块,读重点句,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指导学生朗读。以往的课堂展示中,朗读较少,这一次有意充实。
补充资料后,先写再讨论对“壮”的理解,试图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领悟五壮士的伟大灵魂。
第二板块,读文中写“面”和“点”的句子,学习课文怎样写不同的“点”。之后,讨论“点面结合”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老师做必要总结。
利用课文插图,给学生练笔的时间,落实写“点”的训练。
收尾处,联系第二单元主题,利用五篇课文的题目展示不同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给学生种下一颗学革命史的种子。
最后联系世界时局,让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应该有怎样“壮”的行动与气节?引用周恩来名言鼓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李慧文(2022/9/22 19:08:35)

《狼牙山五壮士》教后反思(二)
二、实际情况
1.课前布置了两道预习题,一道是结合课后第2题画出文中表现五壮士英雄气概的词句,做批注并有感情朗读,另一道是画出文中写群体和个体的句子。不过,从课堂走访情况来看,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做了一定的预习。客观原因是本学期开学以来训练学生的时间太短,主观原因是习惯养成不扎实。
2.学生朗读课文,说感受,本是正常的操作环节。刚开始多数学生处于紧张状态,慢慢地,接近半节课,不少学生被“激活”,参与进来。这是一篇主旋律非常强、基调悲壮的文章,读来应该让人感觉热血沸腾,老师已注意引导,学生读起来效果不够。当然,个体的感情外露,不同学生情况不一样,不必强求。
3.说对“壮”的理解,有的学生能领悟并迅速地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虽能理解却无法言传,这些是可以预料和理解的。
4.分角色朗读写“面”和五位壮士的句子,再研究写不同的“点”的方法,讨论“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基本走了流程。
5.看课文插图选一个“点”写,之前就估计到时间较紧只让学生写两句,选了邵威铭和鞠思颖读所写内容,做了必要的评价。
6.最后把课文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讨论,再回到“壮”上来,给本课教学留一个点睛之笔。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李慧文(2022/9/22 19:09:08)

《狼牙山五壮士》教后反思(三)
三、亮点所在
1.本节课既有“读”,还有“说”。读的时间比以往多了,实际教学既有朗读指导,也有写的评价。给出关联世界时局的话题,让学生开口“说”,表达个人的思想,课堂教学更有时代气息。
2.与以往我的课堂教学一样,这次依然重视“写”,而且写比以往更加结合文本。三次动笔“写”,第一次是写对“壮”的理解,第二次是写“点面结合”的好处,第三次是看插图写一个“点”。之所以把“写”当成重头戏,既是落实每节课至少动笔10分钟的课标理念,也是为了让学生整理思维,训练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3.贯彻2022版课标,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而且,放眼整个第二单元,渗透系统思维,引导学生“立体性”学语文。
4.本节课中,叶恩泽同学的感想让人眼前一亮:“五壮士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不放弃,想办法利用身边的石头作武器,尽可歼灭更多敌人,意志之强令人震撼。”。对新时代小学生应有怎样“壮”的行动与气节这一话题,邵威铭的发言简短又有力:“健壮体魄,强壮灵魂。”短短八个字,含两个“壮”字,紧扣中心,抓住实质,显示了他语文方面较高的素养,不简单!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李慧文(2022/9/22 19:09:29)

《狼牙山五壮士》教后反思(四)
四、存在不足
前面二十分钟,因为要缓解紧张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能激活思维,所以花了一些时间。在朗读训练上,也多花了一点时间。讨论课文怎样写不同的“点”,也是时间问题,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后面在“写”的训练上,略显仓促,没能给多一些学生展示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在教学内容上“做减法”,保留重要的训练;另一方面尽可能计算好各环节的时间,要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本节课的改进,比如写“点面结合”的好处,虽说这项动笔练习是课后的一道习题,却是一大难点,不必强求所有学生都写。该老师讲的时候,就应该大大方方地讲解难点。因此,果断删掉第二个“写”的练习,可以省出三分钟。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