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集体备课 > 2021年春学期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九)

2021年春学期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九)

2021年05月10日 16:56:37 访问量:332

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   间

5月10日下午

地点

二楼办公室

主 持 人

李慧文

主备教师

李慧文

记录人

顾爱峰

参与人员

李慧文、顾爱峰

此后一周教学内容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

本次集体备课内容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上周教学反思

 

顾爱峰:

《语文园地四》中的“交流平台”,以课本为据,总结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开头和结尾,进行比较,然后通过当堂写作运用新的写作方法。

《文言文二则》的教学,指导学生朗读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老师流畅自如、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学生读通读懂《学弈》一文后,引导他们探究故事中两位年轻人学习的结果是否一致,弄清原因,从而明白学习态度不一样是导致学习结果截然不同的关键原因。再让学生说出从这个故事是得到的启发,体会这则寓言故事所含的道理。

 

李慧文:

《语文园地四》的“词句段运用”指向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这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因为相对于中年级有些刻板化的外貌描写,这个环节是升级版的,所以根据文本提供的句子,讲练结合,让学生讨论、交流,之后随即训练一番,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收获。

《文言文二则》中的《两小儿辩日》适合分角色演读,课堂教学增添了几分乐趣。无论是师生辩斗,还是生生辩斗,参与者立足文本,加以创造性表演成分,在不知不觉中就能理解文言文。在演读之后,让学生结合这则孔子的故事“续写”结尾,复习上学期所学的《书戴嵩画牛》,接以俗语或仿写文言文,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写作能力无疑得到了提升。

 

主备教师发言

教材分析: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是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这篇文章是一篇精读课文,体现的是第五单元的主题——科学精神。课文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同时也是作者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证明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全文结构清晰: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主体部分第2至5自然段,引用科学发展史上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指出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见微知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而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域、惯、圃”等12个生字。在文本中理解“司空见惯、敏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讲述自己受到的启发。

3.找出作者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所列举的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每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的顺序来介绍的。

4.能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任何真理的习得都要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感受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难句的意思,学习作者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科学家的相关资料,初步感受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叶永烈(1940—2020)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学作家,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灵通漫游未来》,影响较大。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敏感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花圃  推理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4.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第1自然段: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

第2到第5自然段:证明观点,举三个例子来证明。

①石蕊试纸的发明。②蚯蚓活动发现大陆与海洋的分布。③做梦时眼珠转动。

第6、7自然段:总结观点。只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能找到真理。

3.教师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司空见惯  花圃  盐水 石蕊试纸 搜集  蚯蚓  领域

二、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全班交流,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因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作者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板书)

3.你还能列举出这样的事例吗?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①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板书:见微知著)

这句话和课文开头首尾照应,说理深刻。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会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 “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三、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本文所用的证明事例的方法: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四、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下面我们来阅读资料《詹天佑》,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哪些科学精神,写一写。

 

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板书设计:

  1.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水的漩涡    蚯蚓的活动    眼珠的转动

 

               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

 

锲而不舍

 

 

 

顾爱峰: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关注“敏锐地注意”“敏感地意识到”“百思不得其解”以及“反复的研究和实验”“许多实验”“反复的观察实验”等词句,并三次回扣课文第2自然段,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感受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说说读了文中的三个事例有什么感受,透过“!”还能感受到什么,感悟“!”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在此基础上,一咏三叹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对课题、对课文的认识一定会得到升华。

 

李慧文:

可让学生熟读课文,再带着问题深入地读: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接着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学,让他们自主归纳三个故事中科学家发现和发明创造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就会被激发,他们对中心论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顾爱峰:

    我认为要重视本课中的词语教学,比如“追根求源”“见微知著”等,应该把词语放到课文中理解,在学生理解后再放到课文中去解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词语的内涵。理解之后,还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会运用,可设置语段情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

 

李慧文:

这篇课文对三个事例的写作方法是最大的特色,都是按照“发现问题——观察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展开。在学习课文后,不能只停留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还应该进行写作方法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仿照课文的写法论述“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或“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观点,既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使语文的素质教学落到实处。

 

编辑:李慧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