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教研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 专家解读汇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 专家解读汇总

2022年08月01日 09:22:16 访问量:2805


青春没有梦
3月前  
 新课标解读:语文新课改,到底怎么改?
这些天我也都在做这件事情,新课改涉及的科目很多,文件字数也有400多页,所以我花了些时间,一个学科一个学科给大家做对比。
今天先跟大家介绍的是,语文这个科目的课改方向。为了让大家能够看懂这次改革改了什么、加了什么、强调什么,我特地把2011年的课标也找了出来,给大家作个对比。
因为课改主要是针对学校教学指导的,所以我主要是高亮了跟我们家长有关系的部分,是家长可以比较清晰地感知到的,今天就跟大家仔细分享。
语文课改变化的部分
从2022年新课标来看,语文绝对是每个孩子都要着手抓的点。
在课程性质上,还新增了关于语文的作用表述:语言文学,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一句话,就已经透露了它在各个学科中的“核心地位”。
语文不仅是拉开考试分数的学科,而且在十六个学科的总时长里面,语文的占比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上,当然这个课时是针对学校教学时长说的,这意味着语文课会增多,语文教学内容也会增多。
和2011年版本相比,2022年的新课改从定义上盖章了“语文核心素养”。2011年只是含蓄提出“语文素养”,2022年正式官宣定义了。
核心素养的内涵里,有几个关键词,我挑出了给大家感受一下。▼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属于一个整体,也就是缺一不可。
在2011年的版本里,语文素养的讨论已经开展,但当时还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解说,当时也有声音是提议在“语文素养”里再确定“一个核心”,经过多年发展,在2022年的版本中,已经可以清晰看到这层内涵。
简单来说,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希望孩子可以具备这样子的核心素养能力:
1. 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对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有信心。
2. 具备良好的语感,能有效交流沟通,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深厚情感。
3. 有好奇心、求知欲,思维灵活,积极思考。
4. 能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这些都会逐渐在学校的教学体系里得到体现,简单来说,其实跟家长没有太大的关系。
但这些改变也并不是2022年才有的,早几年前已经在变了,现在哥哥三年级,语文的学习里其实已经有大量的思维探讨,这里体现在日常课堂、作业评分、老师的修改意见等方方面面。
只是说,课改把这些都说得更细致、更透彻,让我们能够大方向明白国家的决心和力度。我单独把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的课改拿出来对比和介绍,让朋友们一目了然。
第一学段(1~2年级)
1)对书法和书写的重视进一步提高
和2011年相比,2022年版本把对汉字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包括提出对书法、笔顺、写字美感的要求。
大方向是:降低写字量,关注写字过程,注重写字基本功的培养。
1600个常用汉字,800个左右会写,这个难度其实是2011年就提出了,到了2022年,并没有调整,所以国家的方向在写字量上都是一致的,减负减的是量的要求。
但量的降低,一定是程度上是为了保证孩子的质的获得,多认字少写字,多认是为了尽快阅读,少写是为了以后能够写好、写快。
2)语文从泛读到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提高
对比2011年版本你会发现,整本阅读计划被放进核心素养的总目标里,这里包括了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读过的书。
这个感受我还挺深刻的,因为一年级上学期放寒假,老师做寒假作业布置,就明确提出了对孩子整本书阅读的期待,以及鼓励孩子精读、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的方式,让我们录视频,记录下孩子读书的分享和总结。
至于其他的要求,比如低学段的背诵范围、课外阅读积累总量,都没有改变,和2011年的标准一样。
3)鼓励孩子从生活中出发,写实话、落实处、言之有物,我手写我心。
在2011年版本的“写话”、“口语交流”和“综合性学习”,在2022年版本已经合并并升级为“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两部分的描述,意味着对这些教学方式背后的内涵要求,进行了更加明确的梳理。
的确如此,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感到特别亲切的环境,要让孩子有话可写、有话要写,离不开留心看世界,但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写他们想写的,才能逐渐培养起对写话的兴趣。
2022年版本对如何鼓励孩子写想象中的事物,提出了更为细致的描述,这是鼓励孩子能够多涉猎更为广阔的知识、积累自己的丰富见闻,然后顺应他们的兴趣,去我手写我心,尽情打开想象力。
第二学段(3~4年级)
1)书写卷面要求是规范、端正和整洁
到了3~4年级,对于书写的工整、字形美的要求,仍然是进一步细化的。
但写好字是不是意味着孩子要成为书法家,我觉得课纲并不是这么要求的,家长千万也不要陷入焦虑的死胡同。
“规范、端正、整洁”,这句话最早可溯源是郭沫若的观点,他认为:
“培养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写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
具体要求可以参考下面这张表,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编写的书写规范:▼
我自己感觉,孩子认真写,要写好真不难,但很多家长特别烦躁的地方在于孩子无法稳定做到这个书写工整的效果,这里回归到课标其实要重新自查:
自己给孩子的练字量是不是太高了,自己给孩子的书写要求是不是也太高了,不要陷入“低质量的机械书写操作”现象里,一味让孩子抄,五遍、三遍,一行、两行。
2)阅读整体框架和要求一致,重视朗读、重视默读、学习略读、强化诵读
对比2011年和2022年的大纲,你会发现基本标准是差不多的。这意味着,国家教育部在语文课程中的关注点是相对一致的。
三四年级是第二学段,其实是一个过渡性阶段,这阶段之所以是分水岭,因为它衔接了前面的基础,又为后面的系统做足的准备。
在2011年版本里,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背诵优秀诗文需要达到240篇,课外阅读总量应该在400万字以上,2022年版本是保持一致的,微调课外阅读总量数为405万字以上。
3)打通语文的听说读写,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对比2011年的课改,除了把“习作”和“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之外,还强调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鼓励孩子清楚明白讲述见闻,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其实2011年版本也有这标红的部分,但是放在细节里,不像2022年的版本,直接放在开篇,作为二次强调。可以从中看到信号是什么。
这是在鼓励学校积极创建口语交际的情景,为孩子提供机会,并且易于总结,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这里主要是体现在教材里,比如加入了一些口语交际的课文,鼓励孩子大胆说话,言之有物,表达更为自信。
3)鼓励孩子创新、多元呈现自己的观察和探究所得
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来呈现自己的观察和探究所得,这个小细节是新增的。这也是鼓励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孩子能够更充分地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我在这点上也深有同感,现在学校组织的很多活动,其实对于媒介的要求都更丰富了,不是只限定图文,很多时候是支持学生的各种创意表达,比如视频、图像等等,都是支持的。
其实关键点并不是具体用了什么方式,而是孩子能否充分表达、积极探索,能否提高自己的资源搜索能力、文献整合能力,来达到自己探究思维的提升。
语文课改新增的部分
2011年的课改文件,只有83页,而2022年的课改文件,是109页,新增的20多页,其实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这两大部份里。一方面对学校教学提出了更具体的质量要求,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提出了更具体的质量要求。
我按照课改文件的思路,做了个金字塔模型帮助大家更好去看这个新增部分的侧重点和描述。▼
这三个学习任务群,螺旋上升,互相影响。
没有地基,就没有发展,就没有发展,就没有拓展,所以我们在引导孩子学好语文上,也要重视基本功的学习,一步一步,从语言文字到阅读表达,再到更拓展的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这都是基本思路。
具体可以看看我的整理和总结:
1)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2)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3)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看完这些任务群,孩子在学校里如何学语文,家长是不是更清晰了呢?
我自己的感受是孩子的语文课的确越来越五花八门,比如上周的习作就是让孩子去写一个实验报告,或者是目前学校在组织的朗诵会,这些在课改里都归纳到语文学习体系了。
语文课改不变的部分
整体来说,仔细对比完2011年的课改,和2022年的课改,我的感受是这十年的大变化并没有,至少在推荐书目和大的标准、功能性的要求是一致的。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基本一致,2022年还删掉了一篇原本在9年级的推荐篇《河中石兽》。
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也保持一致。
还有很多地方都大同小异的,这是对2011年课表的一种延续,继续强调要改变固有的“应试思维”,关注与时俱进的“语文素养”,着重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一门学科,更加偏向它的功能性、实用性和价值感。
写在最后
虽然说这是十年一改的新课标,实际上在实际操作中,所有的课改都是循序渐进的,就好像我家孩子现在读的一年级和三年级教材,其实也是一年年审定推行的,但是每年的教材都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微调,都会在孩子的学习中一点点体现出来。
所以,对比完课改,我的整体感受是这样子的:
语文虽然比重提高,但不用太慌。从大范围来说,这几年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全国都在提高,课改主要是针对性地指导老师,让老师更好地去准备课程和内容教学,实际上是一件好事情,让老师更好地提供教学质量。我们作为家长,让孩子跟紧学校进度,提高孩子的校内学习效率,课后做到举一反三、充分思考,这才是最稳扎稳打的方法。
希望我们家长看完后会安心一些,不要被网上言论带跑,瞎焦虑了,国家的课改还是相当温和的,并且希望孩子能真正学以致用,这和我们的家庭教育初心也是一致的呢。
成都教科院语文新课标(2022版)解读
一、小学语文
对比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新版课程标准在结构和内容方面有着明显不同。从结构上看,“前言”部分调整到目录之前,设置“指导思想”“修订原则”“主要变化”等板块,旨在引导教师以“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为指导,深入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变”与“不变”的内在逻辑,进一步明晰时代新人的培育要求,把准语文课程建设的方向。从内容上看,更加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强调“集群”“整合”等实施策略,更加重视学段衔接,明确了学业质量标准;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维度拟订,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相契合,对教师教学目标的定位有更深刻的指导意义。
二、初中语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称“新课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2011版课程标准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读“新课标”,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新课标”的如下特点:
1.强化素养导向。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2.聚焦学习任务。“新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三大不同层面的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同时,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3.关注学习情境。“新课标”明确提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语文学科需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注重质量标准。相较2011版课程标准,“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的相关内容。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依据义务教育四个学段,按照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整合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基本依据。
51位教授、特级教师、青年名师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金句汇总
当历史的刻度指向2022时,于新世纪初诞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面世,未来的教育生态已描绘在我们面前,每一位充满理想与激情的语文教师都将为此而振奋。
大目标、大任务如何诠释?课堂教学如何立足学生实践?课程理念如何在实践中落地?学习任务群如何架构?课堂教学如何重建?“千课万人”组委会特邀约全国影响力专家、学者、名师,用金句的方式对语文新课标的全貌作精准、经典的深度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金句
总解读
王崧舟(教授):新课标的关键在六个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
一、
课程性质
林志芳(教授):语文课程应引导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培养语言文字运用。
二、
课程理念
特级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实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三、
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内涵
潘庆玉(教授):主题引领: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设计学习任务群。
◇总目标
特级教师: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此次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在总目标中尤为凸显。
◇学段要求
第一学段
课标视点:“识字与写字”课程要求
张幼琴(青年名师):基于文化传承视阈下的识字教学,就是以文化的立场审视识字教学的本质,以科学的方法探寻适合学生识字的有效途径,以汉字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的丰富体验,以汉字创造过程中凝结的先人智慧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树立对汉字文化的坚定信心,播下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种子。
课标视点:“阅读与鉴赏”课程要求”
(青年名师):多方法、多途径积累语言材料,培养阅读思维、习惯、兴趣。
课标视点:“表达与交流”课程要求
特级教师:教师教学的最大创造性,是为学生设置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
课标视点:“梳理与探究”课程要求
(青年名师):缺乏自主建构的知识是一种“惰性知识”,它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是很难被提取运用的,“梳理与探究”就是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第二学段
课标视点:“识字与写字”课程要求
特级教师:教师要练好板书字、硬笔字,毛笔字。教师的示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课标视点:“阅读与鉴赏”课程要求
特级教师:学生不是孤立地、单枪匹马地学习,教师应让他们在一个关系良好、气氛融洽的学习共同体中学习。除教师外,同伴之间的交流、沟通、分享、合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活动。
课标视点:“表达与交流”课程要求
(青年名师):最重要的支撑是生活
课标视点:“梳理与探究”课程要求
刘 春(特级教师):“梳理与探究”作为一种语文实践方式,贯穿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学习过程中,运用项目化学习样态促进和深化学生学习。
第三学段
课标视点:“识字与写字”课程要求
(青年名师):注重课程实施操作,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课标视点:“阅读与鉴赏”课程要求
(青年名师):从单篇阅读到整本书阅读
课标视点:“表达与交流”课程要求
孙世梅(教授):强化读者意识和写作目的意识
课标视点:“梳理与探究”课程要求
特级教师:要在真实情境和开放的任务活动中,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梳理与探究”的语文实践活动。
四、课程内容
◇主题与载体形式
李政涛(教授):从“学习”到“研习”,一字之差的背后,蕴含了学习变革的所有密码。
◇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
胡海舟(教授):落地生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路径。
第一学段
课标视点: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特级教师:“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须发掘传统学习方法的新意。
课标视点: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特级教师:链接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以有趣的项目式活动取代传统的单调阅读,促进素养提升。
课标视点: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特级教师:口语要求“明确化”;书面表达,“鼓励”为主。
课标视点: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
特级教师:阅读的方式:从“耳”到“口”,动用身体的智慧。
课标视点: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
戴晓娥(正高级教师):设计与实施:生活化的内容选题;素养型的单元目标;从语文学科出发的整体设计;合作探究的有意义的学习。
第二学段
课标视点: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朱 煜(青年名师):阅读时先要读出别人,最后要读到自己。唯有读到自己,才能真的获得积累。
课标视点: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特级教师:注重社会情境,强调亲历、体验与参与,注重探究学习,强调合作学习,是本任务群的基本特点。
课标视点: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特级教师: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愈是有着“文本秘妙”。个中的秘妙可能是独有的形象、精彩的语言和特别的情感等。因此,教学文学作品,必须引领学生去破译这些“密码”。
课标视点: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特级教师:永远保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课标视点: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
(青年名师):在阅读评价中,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助力学生大量阅读。
课标视点: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
李竹平(特级教师):第二学段跨学科学习主题确定的儿童视角。
第三学段
课标视点: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张 聪(青年名师):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比较表达的语和文。
课标视点: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张学伟(特级教师):分享——以多样形式来呈现。
课标视点: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何夏寿(特级教师):统编教科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特色。
课标视点: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特级教师:创设思维情境、呈现思维过程、形成思维碰撞、展示思维结果,成为语文课堂的应然追求。
课标视点: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
特级教师:儿童最好的阅读状态就是在去中心化的学习空间自适应巡航。
课标视点: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
崔丽霞(青年名师):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评价与学习的过程、态度以及成果密切相关,评价指标设计要指向语文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其具体标准要与课标相匹配。
◇任务群教学建议
徐 俊(青年名师):语言知识不要可以讲,不要不敢讲,不要死板讲。
汪 潮(教授):学习任务群并不一定都是多篇的“群”教学,而是强调根据任务来选择相应的资源。选择资源要特别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注意它们与任务之间方,的关系。
五、
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内涵
李奎艳(副教授):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为核心素养评价与考试命题提供依据。
◇学业质量描述
王 健(特级教师):语文学业质量标准可以帮助教师从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达成的角度审视并有效改进教学设计。
六、
课程实施
◇教学建议
课标视点:语文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
王小毅(特级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流程、教与学方法、资源支持、学习评估等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要素的新变化,建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语文学习生态。
课标视点: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创新
王林波(特级教师):教学创新是为有效教学服务的,不能一味追求标新立异。
课标视点:凸显语文学习实践性
梅晨霞(青年名师):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
课标视点:项目学习的理解与设计
彭才华(青年名师):项目化学习更凸显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
◇评价建议
课标视点:课程评价建议
特级教师:(总目标)构建素养导向的教学评(考)良性互动的小语智慧教学生态。
课标视点:过程性评价建议
特级教师:阶段性评价应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的评价形式,在教学的关键节点开展。
课标视点:过程性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特级教师:新修订课标增加了过程性评价的案例,案例将以事实说话的方式引导一线教师看待自己的教学评价,我们可以摸着石头过河。
课标视点:语文作业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鲍国潮(青年名师):好的作业,要有牵引力,能牵动多渠道、多层面、多方式的学习。
课标视点: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
特级教师:试题力求创新,实行分级赋分。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祝贵耀(特级教师):资料与资源:课程资源由课堂中心走向学习任务中心的融合之径。
◇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罗 怡(教授):积极参加培训:从学校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多方开展各类培训,保障教师以持续的专业发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都有哪些变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相较于2011版发生了哪些变化?一起来看看!
问:请问此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有什么区别?
答:我们先来比对这两版的目录。
(点开看大图)
通过目录比对,我们发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三大部分以及附录组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则清晰与规范地由“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六大部分以及附录组成。
(下面文字中简称为“2011版课标”、“2022版课标”)
问:我发现两版目录比较中,有的文字表述是一模一样的。请问,那里面的内容也没有变动吗?
答:不是的。两版目录中,“课程性质”、“课程实施”下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系列标题看似与2011版课标相同,内容却有较大改动。
“课程性质”方面:
2022版课标“课程性质”部分的表述,是综合了2011版课标的“前言”与“课程性质”部分的大部分内容,并注入新鲜血液。
尤其强调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国家通用”四字为新增)。同时强调要“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建议”方面:
“评价建议”方面:
“教材编写建议”方面:
“2022版课标”相较于“2011版课标”创新地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要系统规整整体安排,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等。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
问:我发现两版目录比较中,有一些文字表述有细微的不同之处,比如2011版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在2022版课标中表述为“课程理念”;2011版课标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在2022版课标中表述为“课程目标”,里面的内容变化大吗?
答:有所变化。2022版课标在两述内容上都有所丰富与充实。
“课程理念”更丰富
“课程目标”更具体
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都有了一些增加以及变化。
其中,2022版课标“学段目标”更名为“学段要求”,且与2011版课标的板块划分有所不同。
小编发现:
识字与写字相较于2011版课标的【识字与写字】在序列上有调整,且内容上有新增。
阅读与鉴赏】较2011版课标的【阅读】更为详细,且在序列上有调整。
表达与交流】在2011版课标的【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基础上有新增内容,且在序列上有调整。
梳理与探究】相较于较2011版课标的【综合性学习】在序列上有调整,且内容上有新增。
编辑:樊春鸣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