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学集体备课 > 认识时、分

认识时、分

2016年03月29日 19:37:49 访问量:730 作者:叶桂华
认识时、分

教学内容:课本第8-10页、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钟面教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

1、初步认识钟面

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

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3.认识大格。(挂图出示:钟面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

提问: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钟面上有11212个数;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讲述:我们把每两个数字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板书:大格),所以121这两个数之间是1大格,同样,12之间也是1大格。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引导学生从1开始依次数出12个大格。学生数好后板书:12个)

4.认识小格。

 讲述:钟面上除了大格,还有小格,相邻的两个小点之间是1小格。(板书:小格)

 提问:那么,1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学生交流。(板书:5个)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我们一起55个数一数。

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探索,我们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5.认识时。

讲述:时针从12走到1是多少时间?(1小时)从1走到2呢?(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1大格都是几小时?

讲述:这个绿色部分就表示时针走了1大格,也就是1小时。

(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提问: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

那么,时针走一大圈又是几小时?

学生动手操作。(要求:时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2时和5时)

小结:要知道钟面走了几小时,我们只要看时针,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6、认识分。

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针是怎样走1小格的。

这个绿色部分表示分针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

提问:走这样的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7小格呢?

讲述: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教师用实物钟演示并提问: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7,走了多少分?再走3小格呢,一共走了多少分?

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分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10分,25分)

小结:要知道走了几分钟,要看分针,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几小格就是几分。

7、认识时、分的进率。

在钟面上分针走了一圈,经过了几个小格?(60个小格。)因此,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个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60

8、感受1分钟。

过渡:1分钟的时间很短,但如果我们认真地利用好,其实1分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现在让我们体验一下。

大家做眼保健操,1分钟大约做几节眼保健操。

请两名跳得比较快的同学出来跳绳,同学们分别数个数。

做“想想做做”第5题,了解有多少同学能在1分钟内完成。

指名背古诗,看1分钟内能背几首古诗。

追问:你觉得1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总结:1分钟虽然不长,但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所以我们要抓紧每1分钟,珍惜时间,在1分钟里做更多的事情。

7、感受1小时。

过渡:1分钟大概有多长我们已经初步感受过了,那么1小时又有多长呢?   

做“想想做做”第7题。一节课时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三、检测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

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

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

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4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6

四、全课总结

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
编辑:叶桂华
评论区
叶桂华(2016/3/29 19:45:10)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认识时分”“认识几时几分”“认识秒”三课时。本课主要教学认识时分,教材先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共有多少个小格。接着介绍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然后理解时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最后让学生体验1分钟、感受1小时能做哪些事。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但是第二课时整体认读几时几分的难度较大。针对学生的困难,本课渗透认读时针或分针的方法,采用长程两段教学策略,“认识时”教结构,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认识时针和大格之间的关系,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几大格就是几小时。并对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半圈是6小时,半圈的一半是3小时”建立敏感。“认识分”用结构,迁移方法,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分,半圈是30分,半圈的一半是15分,并跟生活建立联系,知道30分也就是半小时,15分钟就是一刻钟。学会利用5的口诀快速计算分钟数。在对时、分分解认读之后,整体感悟时、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最后体验1分钟和1小时有多长,渗透遵守时间并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2.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初步认识了钟表,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以及1-12这些数,并且会认读整时时刻和大约几时的时刻,但对于钟面上的大格、小格的认识,以及时、分的关系大多数学生不能清楚地表达;时、分之间的进率,有部分孩子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但 1小时和1分钟到底有多长缺乏体验;对于经过时间的理解有困难,经过时间的推算方法更是缺少策略。不过也有个别学生已经积累了认读几时几分的经验,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 教学反思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节课我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一是观察钟面,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整时以及读写。二是在时、分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时、分的关系。三是在归纳总结后,设计了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分针、时针是怎样走的。四是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还是可以做许多事的。
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数学。
三、练习形式多样化、层次化、趣味化。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练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着兴趣,练习效果比较好。
四、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离不开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中,我进行了两次惜时的教育:一是在感受一分钟后,让学生初步体会时间的宝贵;二是在整堂课结束时,让学生再次体会时间的宝贵。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张杰(2016/3/29 20:11:06)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从日常生活的事情出发,引导学生对时与分的认识,这点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益于教学的展开。其次通过电脑课件的制作,让时针、分针怎样记时,生动的展现在小朋友们的面前。通过这样的演示,小朋友们在获得时针、分针如何记时就很轻松。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周蕾(2016/3/29 20:17:24)

《认识时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知道整时及大约几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好后面相关知识的基础,因此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具有抽象性和生活性,时间单位不像其它的单位可以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示,所以很难理解;但同时它又与生活紧密相关,是生活的必需。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理解本课的内容。这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还不够,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动手探索,发现时与分之间的关系。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