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集体备课 >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一):《5.卢沟桥烽火》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一):《5.卢沟桥烽火》

2017年02月27日 19:19:52 访问量:731 作者:李慧文

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3、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的二至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通过学习,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

2.用上“侵占、吞食、妄图、咽喉要道”说说事变的原因。

过渡: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好扫平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美丽祥和的卢沟桥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二、自主学习,感悟文本

   学习第二段:

1.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2.默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关系的词句,并思考每个时间段都发生了什么事?用小标题概括。

3.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黑夜偷袭

第二天凌晨                 城中血战

当天晚上                    桥头激战

4、让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那个深夜,对于日军的偷袭,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指名读,结合理解:挑衅、蓄谋已久。这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5、默读2——3自然段,画出关键词来说明。

(1)交流:并指导朗读

生:“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你知道了什么?(企图趁中国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城。)为什么要偷偷地摸来?

(2)师:可见日本侵略者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如果他们还有一丝良知的话,面对“我军的大声喝问,应该有怎样的表现?(做贼心虚、浑身发抖、无地自容等)

(3)师:令人极为愤慨的是,他们居然不知羞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可见日本侵略者?(蛮横无理、恬不知耻、心狠手辣)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从哪些词语可看出?

师: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严词拒绝”的?

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守军怎样的精神?把我军的形象通过读来表现出来(誓死卫国)

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谁知日本侵略者竟然认为我军胆小懦弱,不堪一击,再次向我军发动进攻。

三、学习第4、5小节,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

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1、自由读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疯狂、狼狈的词句,用 “~”划出写我军英勇战斗的词句,从中又感受到什么,简要写写你的体会。

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3、交流:

要点:(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              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出示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师:日本侵略者曾经是那样恶如疯狗,不可一世,但结果是落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的,实在好笑。

师:事实证明:中国守军不是软弱可欺的!

(4)请同学们看文中插图,说说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呢?:

A、“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说明了什么?)

B、“举起” “冒着”  “冲出” “砍去”从四个连续动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的耳边好像又听到了什么?

(6)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

4、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好好地读一读中国守军英勇拼杀的语句:老师引读:

英勇的中国守军:

大刀:

顷刻间:

在硝烟和火光中: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四、采用引读法学习第6、7小节

1、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中国共产党敏锐地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浪子野心。侵占平津就必然侵占华北,控制了华北就必然妄想吞灭整个中国。)

2、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3、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4、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1)师引读。

(2)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五、升华认识

1、齐读课题。

2、师: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

3、师: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齐读),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多行不义必自毙!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日军头目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4、师: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和平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平、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六、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编辑:李慧文
评论区
李慧文(2017/3/1 21:25:36)

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都是反映战争年代的动人故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卢沟桥烽火》主要记叙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李慧文(2017/3/1 21:30:05)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探究课文怎么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时,在学生预习的情况下,学生们能把握哪几小节写的是事变的经过。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质疑:作者是怎么把事变的经过写出来的呢?接着,组织讨论。
多数学生能够说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比较多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感情。因此,我的设想是——重点抓住敌我双方激烈的词语展开教学。比如:描写敌军“偷偷地”“摸”和我军“悄悄地”“进发”等词语的比较,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感受到敌军的卑劣行径和我军的足智多谋,也表达出作者对敌军的鄙视、唾弃和对我军的表扬、赞许之意。这样词语的对比,能清晰地体会出作者的感情色彩,也能让学生们对中国守军产生敬仰之情。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李慧文(2017/3/2 20:35:19)

教后反思:
教学《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之前,我布置学生完成两道预习题:
1、课后第2题。
2、文中第二至五自然段写了日军、中国守军分别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用怎样的方法来表现他们不同形象的?
与预习题相应,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感受日军、中国守军不同的形象。2、朗读课文,深入体会。3、学习作者表现不同人物形象所用的方法。
首先,我们一起来交流两种军队不同的形象。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自学五分钟,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之后,学生边读文,边汇报自己的思考;再则让学生总结日军、中国守军不同的形象。
接着,男生读表现日军形象的句子,女生读表现中国守军形象的句子,我读其他的句子。大家一起来读读第二至五自然段,在整体读的过程中深入体会两种不同的形象。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表现日军和中国守军不同形象的方法。刚才的朗读给了大家启迪,不少同学马上举手:很明显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时,相机引导解决文后第2题,体会带点词的感情色彩。我点拨一下:这一课的重点词语不少,有没有发现点什么?这一课与《郑成功》有点儿相似。有同学讲出了自己的发现:作者运用褒义词和贬义词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好!女生读褒义词,男生读贬义词。
我抛出一个问题:能不能把有些褒义词和贬义词换一下位置?比如说,由于众寡悬殊,中国守军被日本鬼子打得狼狈而逃。这样能行吗?学生们说,当然不行。不过,邵菲说了,作者这样是不是有点虚伪呀?打了败仗就是打了败仗嘛!对于这样一个“生成”,我可不能错过,主要给大家讲一讲“立场”,讲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
再整体回顾,读一读这四个自然段。
最后,我让学生总结:学习了这节课,我感受到了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不畏强敌的中国守军形象;看到蛮横无理、不可一世、用心险恶的日本鬼子尸横桥头,感到大快人心。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卢月红(2017/3/3 9:11:06)

教学设想:
带学生理清“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本节课的重点。在上课时,让学生圈画出描写时间的词语,然后利用这些词语,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再由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入手,感悟敌我双方的不同表现。如“深夜”“恼羞成怒”“全副武装”写出了这一行径是日本侵略者蓄谋已久的。“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通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冒着”“冲出”“砍去”等体会中国守军势不可挡的气势,感受中国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悄悄地”“呐喊”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卢月红(2017/3/3 9:18:01)

教后反思:
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首先让学生带着课后作业4(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的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圈画出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激发强烈的爱憎情感。力求弄清事件的基本过程和关键所在,并着力体会关键词语的意义、作用,不明白的地方可向教师、同学质疑问难。最后,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阅读准备之后,教师相机提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阅读与理解相辅相成,学生读得充分,有所感悟。
课文中的战斗场面的描写,关键是要抓住双方人物的神态动作来写,写出战斗的氛围来。这里,作者抓住了敌我双方在战斗中的表现来进行描写,通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冒着”“冲出”“砍去”等写出了中国守军势不可挡的气势,表现了中国守军不畏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而“人仰马翻”“呀呀吼叫着”“疯狂”“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等词则写出了日军的可耻下场。虽然笔墨不多,但形象可感,仿佛一切历历在目。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