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学集体备课 >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圆锥的体积》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圆锥的体积》

2016年03月07日 16:13:16 访问量:1468

第七课时: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1页例5及相应的 “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4.以小组形式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资源: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一套,一些沙或米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学生回答时老师出示相应的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然后板书相应的计算公式。)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是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的。板书:转化)

3、(出示教具)大家觉得这个圆锥与哪个立体图形的关系最近呢?(老师比较学生指出的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4、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的体积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研究比较简单呢?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5、它们的体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二、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课件出示例5。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

(2)让学生猜想:图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用学具演示)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1/3 。

2、教师课件演示

3、学生讨论实验情况,汇报实验结果。

4、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1/3=底面积×高×1/3

用字母表示:V= 1/3Sh

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1/3 ?

5、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发散练习、巩固推展

1、做“练一练”第1、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1/3 。

2、做练习四第1、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之后学生反馈。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学生交流

五、作业

练习四第3题。

 

教后反思:

 

 

 

 

 

 

 

 

 

  • 附件(2个)
  •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第七课时《圆锥的体积》.docx (25kb) 下载
  • 圆锥的体积课件.ppt (666kb) 下载
编辑:叶兵
评论区
叶兵(2016/3/9 8:40:58)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学会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锥体积的公式。例5突出了“猜想——验证”在探究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估计它们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关于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猜想。接着引导学生验证猜想。先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这种编排,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了由建立猜想到实验验证再到得出公式的全过程,从而感受到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回复 支持[1] 反对[0]
叶兵(2016/3/9 8:45:28)

教学设想:教学时,借助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估计与猜想。学生建立猜想后,自然会产生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的愿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回复 支持[1] 反对[0]
叶兵(2016/3/9 8:51:57)

教学设想: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观察、归纳、比较,利用直观教具,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叶兵(2016/3/10 10:22:44)

教后反思: 一、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公式导出后,如何进行计算应用。我让每个学生都经历“猜想估计---设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适当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1/3Sh,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然后,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印象。
二、课堂中少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
1、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公式计算时往往丢失“1/3”,单位名称忘记换算。
2、对于书中所给的立体图形,认识不到位,当形体改变体积不变时,不能正确地求直径、半径以及圆锥的高,容易出错。
三、突破难点的方法:
1、为了避免单位名称的错误,可在课前复习中设计单位换算的填空题,辨析题等。例如:1立方米=(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平方厘米=1立方分米。
2、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突破以往数学学习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

回复 支持[1] 反对[0]
叶兵(2016/3/10 10:22:47)

教后反思: 一、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公式导出后,如何进行计算应用。我让每个学生都经历“猜想估计---设计实验验证---发现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适当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1/3Sh,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然后,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印象。
二、课堂中少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
1、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公式计算时往往丢失“1/3”,单位名称忘记换算。
2、对于书中所给的立体图形,认识不到位,当形体改变体积不变时,不能正确地求直径、半径以及圆锥的高,容易出错。
三、突破难点的方法:
1、为了避免单位名称的错误,可在课前复习中设计单位换算的填空题,辨析题等。例如:1立方米=( )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00平方厘米=1立方分米。
2、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突破以往数学学习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操作活动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叶建树(2016/3/10 10:28:14)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再来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系,然后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操作,探究出圆锥和圆柱在等底等高情况下的倍数关系,再通过学生的讨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最后应用探索出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结论的实践探索的全过程。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数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都离不开猜想。著名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所以,在课初,猜想圆锥的体积与他的什么有关系,再来猜想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关系,然后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并应用新知解决了问题。这样,即向学生渗透“猜想---验证‘ 的数学思想,有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学会了怎样学习。
二、给学生一个“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耐模仿和与记忆,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不但需要观察,还需要试验。有些知识单凭解说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只有通过试验,才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内在奥秘。
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把动手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地获取知识,改变了教师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是实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与操作的主动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而且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学习的喜悦。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考、会逐渐发现自身的价值。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人在数学商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生活知识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我们所学得只是最重要应用于生活实际。为了体现“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教学中,我设计了相关与圆锥体积有关的问题,使得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使得课堂知识回归生活,引发学生思考。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而变得更精彩。

回复 支持[1] 反对[0]
焦和清(2016/3/21 18:39:00)

充分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三圆锥容器的物体的体积等于一圆柱容器物体的体积。经过这直观形象的认识,学生不难发现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间的关系。由于学生会求圆柱的体积,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求圆锥的体积,进而归纳出计算公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