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集体备课 > 2021年春学期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一)

2021年春学期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一)

2021年03月01日 16:50:05 访问量:575

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   间

3月1日下午

地点

二楼办公室

主 持 人

李慧文

主备教师

李慧文

记录人

顾爱峰

参与人员

李慧文、顾爱峰

此后一周教学内容

《3.古诗三首》《4.藏戏》

本次集体备课内容

《3.古诗三首》

上周教学反思

顾爱峰:

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所写内容时间跨度较大,场景描述较多,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文章整体内容。课前布置学生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我从网络资源中找到的资料,通过多媒体恰当地呈现在课堂上,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腊八粥》中共有七处八儿与母亲的对话,充分地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学生把这几处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写一写批注,在动笔、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于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形象似乎就活生生地站在同学们的面前,课堂教学水到渠成。

 

李慧文:

在教学《北京的春节》的过程中,注重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语言练习,既突破重难点,又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另外,注重课本和阅读衔接的联系,将课文与梁实秋的《过年》、斯妤的《除夕》放在一起,作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区域不同的年文化、年习俗以及不同阶段的人物心理。

《腊八粥》一文,沈从文通过八儿的语言、动作及联想,把八儿等粥这件事写得很详细。把读书与写作相结合,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写法,写一写我们本地的风俗。这样既与民俗镶嵌,又让学生的习作成了有源之水,学生兴趣盎然,写出来的文字也非常有趣。

 

 

主备教师发言

教材分析:

《3.古诗三首》共有三首古诗,其中《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写的。寒食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首先写春天京城的景色,暮春临近,全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东风吹过,皇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拂。接着写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蜡烛。诗人描绘寒食的景象,从白天写到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是借助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而来。这首诗从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写出距离之远;第二句既写织女,也写银河的清亮。接下来两句写织女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织女的姿态美和勤劳形象,五六句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明写织女,暗连牛郎,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后两句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与前面的“迢迢”呼应,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最后两句中“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的缠绵情意。这首诗一韵到底,十句诗中有六句用了叠字:“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侯、章、泣”等7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5.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与传统节日、思乡怀亲主题有关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诗人,解诗题

1. 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介绍寒食节的由来)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

2.作者简介:韩翃,唐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约卒于建中、贞元之际。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酬赠送别之作,《寒食》诗较有名。许尧佐作传奇小说《柳氏传》,即写他和柳氏的恋爱故事。有《韩君平诗集》。

二、明诗意,感情读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板书:春城 飞花 东风 御柳)

(2)“无处不飞花”能不能改成“处处飞花”?“飞”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一幅风俗画?(板书:日暮 蜡烛 轻烟 五候)

三、悟诗情,品意境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有什么联系?提示: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三、四句则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 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所以皇宫、贵近宠臣都可以得到这份恩典。(板书:一般风光 特殊情景)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讽刺之意。(板书:讽刺)

四、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请同学们课后背诵并默写《寒食》。

 

第二课时

一、借助已学知识创设情境,进行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取法于《诗经》和乐府,更有它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2.《古诗十九首》简介:

在我国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诵读诗歌,反复品味,探寻诗歌音韵之美

三、探究诗歌内容,品味相思之情

1.请学生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结合故事,初步感受《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提示:《迢迢牵牛星》写的就是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的故事。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板书:情感:伤感 哀怨)

2.带着伤感、哀怨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是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脉脉不得语。

(3)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4)迢迢牵牛星。

迢迢万里遥,深深相思情。距离的旷远拉伸了主人公之间的相思之情。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5)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6)盈盈一水间。

四、感受语言之美

1.找出诗歌中的叠字,读一读,和同学交流感受。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板书:叠字)

2.拓展延伸,加深叠字理解。

使用叠字有很多好处,如:写景状物,生动形象,细致真切。感情表达,绵密曲折,深切感人。气势连贯,音节优美,增强节奏。说一说你知道的运用了叠字的诗句。

3.学以致用,课堂小练笔

使用叠字,尝试创作一组诗句,书写自己眼前之景或表达内心之情。

提示:鼓励学生用叠词进行初级创作,不同形式都可以(创作个人歌曲、顺口溜)

五、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 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荡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心声,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2.比较阅读写牵牛织女星的诗词。

第三课时

一、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 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 

二、阅读注释

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官名。 

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栖:歇,休息。 

3.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4.落:有些版本作“在”。此处以《全唐诗》为准。

三、理清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四、诗歌赏析 

1.体会“树栖鸦”三个字的特点:“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为什么? 

不可以。“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

3.本诗最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的是哪一句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因为这句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5.诗中点明了哪些意象? 

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6.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凄清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7.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第二句中的“冷”和“无声”有何作用?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无声”表现出冷露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

在基本了解诗歌之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歌中的美,用心朗读,用心体会其中的美。

5、比较诵读

1.诵读《枫桥夜泊》。

2.诵读《宿建德江》。

 

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关于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寒食 

[唐]韩翃

 

一般风光:春城 飞花 东风 御柳

特殊情景:日暮 蜡烛 轻烟 五候

讽刺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情感:伤感 哀怨

叠字:深深的话,浅浅的说

 

十五夜望月

  王建

          意象: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月)

情感:秋思:望月思远、想念好友

 

 

 

 

顾爱峰:

教学古诗,诵读感知先有情。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上,由浅入深,先断句停顿,标出重读的字词;再注意语气和语调。在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里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借助想象的翅膀,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比如洒满庭院的月光、寂寞的乌鸦、被露水打湿的桂树等。

 

李慧文:

要特别注意控制好时间,我们老师精讲、少讲,尽量把多一点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解疑,我们所要做的是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解疑过程之后的方法总结。

 

顾爱峰:

《迢迢牵牛星》一课,要充分利用好牛郎织女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在学诗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讲一讲这个神话故事,以此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会更高。

 

李慧文:

流传至今的古诗往往都是经过诗人“千锤百炼”而成的。特别是《迢迢牵牛星》一诗,其中的叠词用得十分精当。比如,“皎皎”不仅写出银河的清亮,还写出了织女形象的娇美。“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整首诗章节和谐,质朴清丽,情趣盎然,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情思。因此,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把诗的韵味和魅力深深地印进他们幼小的心灵里。

 

 

编辑:李慧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