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集体备课 > 2019年秋学期五语集体备课(九)

2019年秋学期五语集体备课(九)

2019年11月18日 13:47:12 访问量:817 作者:顾爱峰

 

  

1118

地点

会议室

 

主 持 人

李慧文

主备教师

顾爱峰

记录人

李慧文

 

参与人员

李慧文 顾爱峰

 

此后一周教学内容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语文园地》、《21古诗词三首》

 

本次集体备课内容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上周教学反思

顾爱峰:

1、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通过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2、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李慧文:

课文记叙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对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为了能让现在这些孩子体会到课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补充了梁晓声的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理解课文,更加深了对母亲的崇敬。尽管补充了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从而感受慈母情深。但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当时反差较大,老师必须在课前给学生交代历史背景,讲一些那种年代的故事或生活事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消化理解。

 

 

 

 

 

 

主备教师发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当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童年故事部分,语言生动通俗,教学时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反复品读感悟。后半部分课文语言概括性较强,有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适合合作学习,主耍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从而达到理解文本、体会文章中心、感悟爱的真谛、受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 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期待

1.导入:一个人最终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同学们都写过不少文章,如果听到“精彩极了”这样的评价,会想些什么呢?可是一旦听到“糟糕透了”的评价,又会怎么想?(板书课文题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你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一下。

2.过渡: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就是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成长起来的,他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评价的呢?这给他带来了哪些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全班交流。

(1)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课会认字,指导学生认读。

强调:誊(ténɡ)写  分歧(qí)  谨(jǐn)

(2)区别形近字:“誊——誉”“版——板”。

(3)检查学词情况。

3.比赛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教师相机评价、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2.讨论交流,划分层次。

(1)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先后顺序记叙的。)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提示时间的词语。

 

(2)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14):写“我”八九岁时写的第一首诗,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第二部分(15):写“我”在母亲的鼓励下和父亲的帮助下一直在写作。

第三部分(1617):写“我”成年后的成就和自己的深切感受。

3.指导学生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

巴迪八九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对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诗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我”开始并不明白,后来才渐渐理解了。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由浅入深的学习进程,先了解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再概括主要内容,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巴迪心理的巨大影响,感受他的不理解。

(1)多媒体课件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2)请大家读一读描写母亲的句段,思考:母亲的话对巴迪有怎样的影响?

①学生读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②指导学生朗读母亲的话,体会“?”和两个“!”的作用。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及母亲的语言、表情、语气中读懂母亲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扬。

③听到母亲的赞扬,巴迪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巴迪,你会怎么想?请大家读读第14自然段中描写巴迪的句子,边读边记。

④引导学生交流。

(3)通过品读描写巴迪心理变化的词语感受巴迪迫不及待的心情。

2.导学:同学们说出了巴迪的心声。此时巴迪迫不及待地想把诗给父亲看。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巴迪的这种期待的心情?仔细体会体会,然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1)①读第24自然段,找出哪些语句体现了巴迪迫不及待地想把诗给父亲看的心情。

②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③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

句子一: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句子二: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句子三: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2)从哪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我”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整个下午、将近七点钟的时候、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实在等不及了。)

(3)师生合作读文,深入体会巴迪急切的心情。(教师读描写时间的句子,全体学生读描写巴迪的表现和心情的句子。感受作者采用时间词递进的方式产生的表达效果。)

(4)品读描写父亲的句段,思考父亲的评价对巴迪有怎样的影响。

(5)过渡:此刻巴迪的心里紧张极了,父亲给他的到底是怎样的评价呢?谁来读出父亲的评价?

①学生读父亲的评价。(指导学生读出严厉的语气,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么读,体会父亲的严厉及父爱与母爱不同的表达方式。)

②画出此时体现巴迪心情的词语。

③哪些句子最能表现巴迪的心情?读一读,说一说。

(6)多媒体出示:

①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②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跑出饭厅,走进自己的房间,趴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7)对比读,看看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

3.(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评价让巴迪的心情有了这样巨大的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巴迪对父母的评价没有真正理解。)

(2)面对父亲严厉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谁再来读读“我”的表现?(学生朗读。)

(3)父亲的话对孩子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可是,我想请同学们思考:父亲说巴迪的诗“糟糕透了”是不是一种爱的表现?你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吗?

(4)指导朗读课文:对来自妈妈的赞扬和来自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谁能把他的感受读出来?(教师相机指点: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5)小组内交流讨论: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父爱和母爱的不同之处。

导学: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都对儿子的成长有利,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一种爱就可以了?如果只有某一种爱,会不会出现不利的情况呢?那这两种爱的力量需要怎样理解呢?(师生交流,感受父母的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4.阅读“后来的认识”,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作者成长的催化剂。

(1)过渡: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巴迪当时所不明白的,因为当时他才八九岁。岁月流逝,成年以后的巴迪又是如何理解这份情感的呢?

(2)教师提出合作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3)全班讨论,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课件出示句子)

语段一: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

导学:原来“我”的诗并没有母亲说的那样好,母亲的评价是为了鼓励“我”,父亲的评价是对“我”的鞭策。

语段二: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导学:成年后的作者越来越认识到自己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警示作用。作者儿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

语段三: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导学:“两股风”指什么?“生活的小船”又该怎样理解?

(“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语段四:我从心底里知道……那就是爱。

导学: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指导学生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来思考。)

(4)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爱的不同形式,“精彩极了”是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严厉的爱。)

(5)积累让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6)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巴迪对父母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5.引读:当巴迪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母的话便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段话,好吗?

五、总结全文,练笔延伸

1.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快速读全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等几个方面来交流收获。)

(2)小结:课文中的巴迪从父母的评价中感受到了爱,他是幸运的。老师相信你们也是幸运的,有了父爱与母爱,你们一定会更加勇敢、自信。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倾覆。

2.小练笔:爸爸(妈妈、老师),我懂了!

要求:从现在的理解出发,写一件曾经发生的,当时你不理解的,表现爸爸(妈妈、老师)对你的爱的事。

 

 

 

 

 

李慧文:

1、抓重点的词句朗读体会。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一切的思维活动都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了,课堂上通过默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走进了文本,真正与文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2、采用辩论的方式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两种观点的矛盾里,让学生也做一次选择,这既是对于文本的理解,也是对于学生思想的教育,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父母之爱。

3、联系实际理解。本课与学生实际接近,因此,不论是第二个环节的对话中学表达,还是后面主题思想的深化都需要学生联系实际去想、去说,将文本与生活连接,加深学生的理解。

顾爱峰:

对于我的第一首诗,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反应呢?父亲呢?我反应又是怎样的?默读课文114自然段,画出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或句子,谈谈你的理解。(3分钟)

2、学生依次汇报,注意指导朗读,关注重点词,体会重点词的作用。

A、母亲--

1)母亲读过我的诗后有什么反应?

2)假如是你,此时你的心情怎样?而我的反应呢?

3)为什么母亲要赞扬呢?真的很精彩吗?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母亲?(板书:慈祥-鼓励)

4)在母亲的鼓励之下,我想要得到什么?

5)说话练习: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迷迷糊糊中,小巴迪眼前出现了一幅画:

B、父亲—我

1)而父亲却是什么反应?(关注父亲的语言、动作)

2)我此时的反应呢?(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3)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分角色朗读)男生(父亲)、女生(母亲)、老师(旁白)。学生发表看法。老师概括:严厉-警告。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我以一个大的问题来贯穿:关注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或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与文本进行对话,与同伴进行了对话,也与老师、自己进行了心灵的对话。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能读出感情,悟出写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去叙述一件事。

 

编辑:顾爱峰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