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集体备课 > 2020年秋学期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六)

2020年秋学期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六)

2020年10月12日 09:53:51 访问量:1184

集体备课记录表

 

  

1012日下午

地点

二楼办公室

 

主 持 人

李慧文

主备教师

顾爱峰

记录人

李慧文

 

参与人员

李慧文、顾爱峰

 

此后一周教学内容

12 桥》《13 穷人》

 

本次集体备课内容

13 穷人

 

上周教学反思

顾爱峰:《宇宙生命之谜》

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本节课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展开辩论,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各方学生论据充足,辩驳有力。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小主人。在辩论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科学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足之处:由于上课学生不是自己的学生,该班学生对于抓词、句来理解课文的方法掌握得不是很灵活。加上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引导上没有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按照预先的设计,一环一环地牵着学生的鼻子往下进行,因而课堂效果不是太理想。
李慧文:《故宫博物院》

巧妙行使教具,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把握说明顺序是本文一个重点,要想完成这个教学目标,就要先完成课后练习一——填写故宫平面图。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全面了解七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我在课前制作了故宫平面图(网上搜了半天,都没找到与教材完全沟通的图片,于是,我将教材的图片扫描到电脑上,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的大小进行了处理,并在各建筑的图例旁加上了序号。)每组一份,于课前粘贴到自己组的小黑板上。课上,接洽完这个问题后,各小组派代表将自己组的接洽结果写在小黑板上。检查时,由一组代表说明自己的答案,各组语文科代表检查下一组的回答情况。前后只用了三两分钟时间,全班同学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说明顺序。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本课中,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得不太好, 在学生自主探究这个环节中,学生从很多角度谈论太和殿,当超过我规定的时间时,我为了能尽快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并没有针对一些很好的想法而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而是直接过渡,没有做到教学生之所需要的课改思想,从整节课来看在一定层面上对课文的挖掘缺少深度。 

 

 

主备教师发言

教材分析: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被誉为文坛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的内容并不深奥,学生容易读懂。可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时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朗读、品读。还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解题

1. 师:同学们,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是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

2. 板书课题。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一户普通的穷人家庭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搁板:屋内固定在墙上放置器物的木板。      顾惜:顾全爱惜。

抱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            倾听:细心地听。

宁静:(环境、心情)平静。                沉思:静静地想,深深地思考。

黧黑:皮肤黑而黄。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已承受不好的后果,自食其果。作,读zuò,不读zuō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张罗:本课是“料理”的意思。读作zhāng luo 忧虑:忧愁、担心。

3.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第一步:学生思考:

1)本文写的穷人指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

3)按照以下提示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抱回两孤儿,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渔夫回家,主动提出收养孤儿)

第二步:检查自学情况

1)本文写的穷人指谁?(板书:桑娜 渔夫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很善良)(板书:善良) 你们还读懂了什么?(师随机板书) 3)把课文分成三部分,你是怎样分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第二部分3—11自然段,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感悟“穷”

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但文中未出现一个字,字里行间却处处看出意。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再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

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在哪里。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1)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2)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

3)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4)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组交流,畅谈对的理解。

5.指名反馈,多角度感受穷人的

1)从屋内的摆设看出

2)从孩子的吃、穿看出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

6.教师小结、过渡:渔夫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鱼,即使是在风暴袭击的恶劣天气里,仍冒着寒冷与危险出海;而桑娜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即便他们这般勤劳,也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面包和鱼,足可见他们是多么的穷苦,简直是在煎熬中度过。而邻居西蒙穷得没钱看病,只能死去,这穷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不过穷是很穷,但桑娜家的小屋里却充满温馨。

7.理解句子: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1温暖是指炉火未熄灭,与外面的寒风呼啸形成对比。

2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闪亮,孩子安睡,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形成对比。

3)通过对比,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8.教师小结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这一部分的描写交待了三个要点: 一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穷困的家庭环境; 二是介绍了人物——勤劳善良的桑娜和她的丈夫; 三是渔夫为了一家人正在海上打鱼,与风浪搏斗。 这三点使读者看到了穷人渔夫一家的生活现状,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同时与后面故事的发展,与人物的精神、品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四、课堂小结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呢?下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渔夫和妻子桑娜一家有5个小孩,但是他们却不顾自家的贫穷,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所以现在他们要抚养7个孩子。

2.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桑娜,倾听她的心声。

二、走进心理,体会品质

1.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311自然段,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 告诉老师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 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

2.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911自然段,要能读出桑娜忐忑不安的感觉。 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3.如果按照先后顺序,你觉得这四句应该是—— (学生交流)

出示: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这是闹着玩的吗?他会说什么呢?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指名读。 思考: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4.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混乱。

5.再读9—11自然段。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神情激动,惊,沉思) 桑娜心里慌张、不安。

6.你能把9—11自然段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吗?(指名读)

7.下面请同学们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你们觉得她还会想些什么呢?她还有什么顾虑?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桑娜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啊!为了帮助两个无辜的孩子,她宁可自己受苦受累。) 下面,老师跟大家一起合作朗读9—11自然段, 师生合作读。

8.你们读得真不错,想读得更好些吗?这是桑娜对自己说的,心里想的,怎么能读得这么响呢? (男生女生合作读)

9.我们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看看桑娜为什么认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引读第1自然段。

10.5个孩子已经够他们受得了,为什么还抱来两个,你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读懂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第38自然段),读一读,找出原因。

师:这边是爱,是对五个孩子和丈夫的爱,那边也是爱,是对两个孤儿的爱。可桑娜又想到了什么?(板书:善良)

11.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感受丈夫的态度

1.孩子是抱过来了,可怎么对丈夫说呢?丈夫又会怎么说呢? 自由读12—27自然段,感悟,在书上圈圈画画写写。

2.交流:桑娜的丈夫做出收养的决定也是很难的,从什么地方可以体现呢?

A.出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问:(熬)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能给换个词吗?(挨、忍、渡)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 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B.做这个决定难啊,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严肃、忧虑;搔搔后脑勺。嗯,你看怎么办?)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恩,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但最终做出了决定。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C.是呀,渔夫做出决定心里想到了很多,这就是渔夫的心里想法。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丈夫的话)

朗读指导: ① “读音、意思。 (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很严肃;商量的语气)(关注这件事了;安慰桑娜)从他"皱起眉""严肃""忧虑"充满了同情,态度非常认真,想得很周到,所以语气要加重。

4.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的心理变化,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渔夫的善良。同时他也非常地勤劳。

四、体会心心相印

1.看到丈夫是如此通情达理,桑娜心情会怎样?体会一下说说…… 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

2.对呀,千言万语就凝缩成一句话,一个动作——“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我们来读这一句:你瞧,他们在这里啦。你感受到了什么?(忐忑不安如释重负)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3.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邻居的孩子非抱来不可。这叫什么?(不谋而合,心心相印) 也说明穷人和穷人的心是相通的。

五、情感升华

本文的题目叫做《穷人》,但是课文中却没有出现一个字,但是全文意浓浓,那现在老师把这个字擦去,那你们将给课文取什么题目?

 

 

 

 

 

李慧文:

   可从文章的“情眼”——“忐忑不安”入手,进行了“家穷”与“品富”的对比学习。首先,让学生找到桑娜领养了两个孩子后心情矛盾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初步感受其内心的纠结和不安。之后,由“为何忐忑不安”为线索进行探究,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通过桑娜(家的装饰、吃穿、忙碌等  )了解到正是由于她家的“穷之极”才会产生其内心的“情不安”。然后让学生通过动容、动情的朗读,进一步感受桑娜一家的凄凉境地,从而产生对桑娜一家油然而生同情之情。在这个基础上,我话题一转,抛出“有人说这篇课文中的“穷人”桑娜和渔夫其实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支持这种观点吗?”让学生再次进入文本,合作探究,从桑娜的家中整洁温馨、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夫妻俩不顾生活艰难收养孤儿,特别是桑娜的心理活动和渔夫的表现,真切感受到桑娜和渔夫虽然贫穷,却有一颗金子般的美好心灵。这样的对比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得到了净化。

顾爱峰:

    在学生与文本、与主人公进行了多次、多角度的接触之后,心里必定会对其有深刻的看法。于是可以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课之后的感触,与主人公进行心灵的对话,谈谈读了课文之后的启发,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得到人文的启迪。最后拓展部分续写文章《桑娜收养西蒙的孩子后……》为题,让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为穷人设计一个美好的结局,深化他们的情感、净化他们的灵魂,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文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编辑:顾爱峰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