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集体备课 > 2018年秋学期四语集体备课(四)

2018年秋学期四语集体备课(四)

2018年10月15日 13:27:51 访问量:782 作者:顾爱峰

12.《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3、4小节,品读“摇桂花”这一事件,感受作者对童年时候“摇花乐”的回忆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怀念。

2.理解母亲说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摇花乐”。

2.理解母亲说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桂花雨》这篇散文主要写了作者琦君小时候的——“摇花乐。”板书。

针对“摇花乐”这件事,你有疑问吗?

学生质疑,教师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预设:

1.摇花乐,乐在哪里?

2.为什么作者会对摇桂花这件事记忆深刻?(要写摇桂花这件事?)

3.怎样把“摇花乐”写具体生动的?

同学们关注到了写的内容,为什么写,怎样写这三个问题,真会提问! 那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质疑是学习的起点,产生疑问,才会有学习的好奇心,有研究的愿望并付诸行动,并且很享受探究的过程,体验过程的美好和发现的愉悦。从质疑开始,孩子们的学习更有目标,也会更加专注。】

二、出示学习活动一:感受摇花乐

1.默读第3小节,想一想,你读出了“摇桂花”的哪些乐?画出让你感受到摇桂花“乐”的语句,重点词加“.”标注,在旁边简单写写你读书的感受。

【设计意图:围绕目标及学生问题提出主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圈化语句,做批注,体会“摇桂花的乐”。这个问题比较发散,指向小琦君摇桂花的乐,还有父母亲隆重的仪式之乐。】

2.小组交流。

温馨提示:交流有序,认真倾听,互相补充。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并及时予以指导。

3.小组汇报。

预设:

1)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这两句话写出了作者摇桂花的欢乐情景。

帮着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两个帮着,几个动词,铺,抱,摇(使劲)写出了小琦君忙得不亦乐乎的情景。这让我们想起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诗句:儿童未解供耕种,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忙碌劳动时的欢乐。

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意,一个喊字,三个感叹号,都写出了小作者摇桂花时的兴奋,欢快。

感情朗读:同学们回答得精彩,能不能读好这几句话呢?指名读。

指导朗读,追问:你看到了怎样的小琦君?(忙碌,开心,兴奋……)再读这几句话。

理解“这下”,总结写法。这下指的是:母亲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因为之前一直缠着母亲摇桂花,母亲总是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越是期待,越是兴奋。这段文字,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把小琦君的开心,满足写得淋漓极致,栩栩如生。板书:语言 动作。

2)“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品味缠。有一个动词特别有味道,哪一个?缠。好在哪里?(特别生动写出了小姑娘撒娇耍赖,想早早地摇桂花的情态,非常有趣。这是语言的情态,一个字就这么传神。板书:情趣)

感情朗读。把自己当成小作者,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画面。

指名读。(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2组)

3)父母亲的乐。同学们读出了小琦君摇桂花时的乐,那么,她的父母是否也从摇桂花中得到欢乐了呢?(是,小琦君帮着做,父母是劳动的主力。)

摇桂花的仪式。焚香,祭拜。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理解小诗。口占一绝,随口就吟诵出了一首小诗。竞,争。这首诗的意思是:轻柔的风带来阵阵的香气,炉烟袅袅,人们争着抢收桂花,庆祝丰收年。孩子们知道摇花的乐趣,缤纷花雨飞入梦中,梦也变得香香甜甜的。)

齐读小诗。

总结,全家总动员摇桂花,隆重的摇桂花仪式,让我们感受到摇桂花对于我们一家的确是一件大事。这一小节语言动作描写生动传神有情态,有生活情趣。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课文。

配乐朗读,指名朗读。

【学习策略:1.默读课文,做批注。2小组合作,讨论,汇报。3.抓住语言,动作,品味语言,朗读想象画面。】

4)摇花时乐,摇下桂花以后,有没有欢乐呢?

指名读第4小节。

指名说,读出了什么乐?(全家总动员劳动的乐,做糕点的乐,沉浸在花香中的乐)

小结写法,你发现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动词的运用,生动写出了劳动的场面板书 :动词。)

齐读第4小节。

【设计意图:预设的排列顺序基于“摇花乐”这个中心内容展开,主要抓住两个内容进行学习,一是缠,二是摇。学生的发言没有套路,这个顺序是一种猜测。不管学生先说什么,教师都能够接过来,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摇桂花带给我以及全家人的无限欢乐。体会作者写这段文字时对童年生活满满的眷恋和回忆。】

4.过渡:难怪作者对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记忆犹新,难怪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一件大事!以后,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那么问题来了。

三、出示学习活动二:

1.为什么“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家乡旧宅院子里桂花香的句子,联系课文和生活想一想。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课后习题,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关于桂花香气的描写贯穿全文,寄托着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圈化描写桂花香气的句子,感受家乡桂花的香气袭人,结合摇花乐,回味全家总动员劳动的欢乐场面。在这个时候让学生去寻找,品读,目的是弱化香气的处理,让香气作为暗线,凸显“摇花乐”这个主题。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地眷恋,思念之情。】

2.小组内讨论。

3.小组汇报。

1)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气中。 

2)外地的桂花真的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

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曾经带给家人很多的欢乐,它的香气,摇花时的欢乐都让母亲和作者难忘,母亲这样说,作者心里也是这样想的。这是表达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4.小结:外地的桂花香,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更香。这是母亲和作者一种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旧宅院子里桂花的香气,贯穿正篇课文,这也是文章的一条线索。板书:香气迷人。

5.品读母亲的话,小拓展练习。

外出旅游,外面的饭菜才好吃,还是比不上家乡的菜好吃。

外地的水再甜,还是比不上家乡的水甜。

外地的月亮再圆,还是比不上家乡的月亮圆。

关于这一点,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四、总结全文,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课文通过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阵阵的桂花雨,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思念之情。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把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写得生动有趣,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学习。

五、出示琦君资料,进一步了解琦君,布置课外作业。

1.阅读琦君的散文《桂花雨》。

2.仿照课文“摇花乐”片段,写一写自己童年的一件快乐的事,注意动作语言描写生动,有情趣,有生活味儿。

 

编辑:顾爱峰
评论区
顾爱峰(2018/10/24 13:39:15)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回复 支持[0] 反对[0]
顾爱峰(2018/10/24 13:40:05)

教学建议: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是教学上的难点。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以便他们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回复 支持[0] 反对[0]
顾爱峰(2018/10/24 13:42:28)

教学反思: 课文的第三小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以及母亲和全村人的浓浓的乡情。课堂上我和学生同摇同乐,觉得很是开心,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摇花时的句子和缠着母亲要摇花的样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李慧文(2018/10/24 22:49:11)

教学设想:
第三自然段中,用了“铺、抱、摇、洗、撮、点”等动词;第四自然段中,用了“拣、铺、晒、收、和、泡、做”等动词。
“在运用动词方面,作者太厉害了!同学们,我们可以跟她PKPK,看看能不能把其中的几个动词换一换?”
把学生提出的动词与文中这些不同的动词做比较,赏析作者运用动词的准确、精当。我们以后写作时,也要像她这样努力地用上不同样的动词。

回复 支持[0] 反对[0]
李慧文(2018/10/24 22:50:34)

教后反思:
在实际教学中,我运用了“同主题拓展”的策略。引导学生比较琦君、“师姐”、我的三篇文章,看看都有哪些不同之处,看看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学文之后,动笔写一写“桂花文”,用属于自己的文字来还“阅读的账”;写完后,依然可做比较,看看差距究竟在哪儿。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