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集体备课 > 三下语文集体备课(七):《虎门销烟》

三下语文集体备课(七):《虎门销烟》

2019年04月15日 14:01:38 访问量:1451

集体备课记录表

   

3   15  午第   

地点

办公室

  

鞠洪军

主备教师

鞠洪军

记录人

赵宝莉

参与人员

鞠洪军、赵宝莉

此后一周教学内容

《恐龙》《石头书》

本次集体备课内容

《虎门销烟》第二课时

主持人带领教师进行此前一周教学反思(含教与学案例及分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反思:

鞠洪军:1、注意描写事物的特点。任何物体,无论是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是无生命的静物,无不有其自身的形态。要准确地抓住描述对象的外形特征,阅读时,一般可从文章对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的描写入手。2、注意把描述的层次搞清楚。阅读时要注意抓住文章中状物的顺序,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从哪方面写,再写到哪方面,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

 

赵宝莉:这篇课文借物喻人,通过樟树写宋庆龄同志的高贵品质。写樟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重点写樟树内在美。“人们总爱在宋庆龄故居樟树前留影纪念,为什么?”从这个问题出发,在讲课过程中,我从外表美和内在美两方面入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划出关键字词,说出自己的感受。樟树的外表美中,重点从“蓬蓬勃勃”入手,学生说出了“枝干粗壮”,“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四季常青”这几个关键词。在讲内在美的时候,重点从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入手。在这里,渗透写石榴树的作用。学生能够讲出来是为了突出樟树的不易招虫,但是没能说出“作对比”的写作手法。正是因为樟树有这样一种可贵的品质,宋庆龄才舍不得它们。

 

主备教师发言

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分析:记叙了1839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提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在 教学是要让学生深入到这一历史事件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然后再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来深入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起点及确立理由:体会出销烟这一壮举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

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1. 正确认读本课“销、沸、盐、缴、毁、彻、咆、哮、欺、侮”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历、史、值 、宽、阔、搭、官、斤、沉”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应包含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播放录象(鸦片的危害)

想一想: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

提示: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容忍鸦片?(或提示:看了录象,我想说   。)

生:看了录像,我想说“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我们不能容忍鸦片”。

2.小结

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外国侵略者把鸦片贩卖到中国来,这不仅侵蚀着我们中国百姓健壮的身体,使他们无精打采,意志萎靡,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当兵的失去战斗力,还使我们中国的白银、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侵略者。因此,我们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弱,从而成为外国侵略者刀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但是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林则徐在政府支持下,突破重重压力,到虎门销烟来了。

3.指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悟销烟。

1.思考: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虎门销烟是怎样的事件?

生:值得纪念、壮举。

2.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必要时与同桌交流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切入相应的段落学习。)

 3.读第1和第6自然段: 感悟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壮举”的意思。

三、品读感悟,感受销烟。

(一)精读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师范读(课件出示相关画面),你觉得哪些人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文武官员、外国商人。(2)读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观看的人多而广,体现出场面的壮观。)教师板书:人多而广

(3)哪个词体现了人多?(水泄不通)教师板书:水泄不通

   (4)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人多、人广传达给大家?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5)你还感受到什么?(仪式隆重、人群兴奋,也体现出场面的壮观。) 教师板书:仪式隆重

(6)哪些词体现了仪式隆重?(彩旗林立、礼炮轰鸣)教师板书:彩旗林立

(7)过渡: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人们很兴奋?

2.深入学习第3自然段:

   (1)在销烟的过程中,不知你们发现没有,有一群人,他们不仅是虎门销烟的观看者,更是参与者。他们是谁?(课件出示民工销烟图)  

(2)他们是怎样销毁这些害人的鸦片的?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老师觉得民工所做的几个动作,其实都是在倒,可书上为什么用了“撒”“抛”“倒”几个不同的词呢?能交换位置吗? (体会用词的准确和此时人们对鸦片的憎恨之情) 教师板书: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

(4)自读描写民工销烟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 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民工是怎样销烟的。  

(5)教师引读。 (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 这样的销烟方法多么简易、独特,多么有效啊!)

(6)(课件播放销烟过程)看,民工们正在销毁这些害人的鸦片呢 !

(7)齐读第3自然段。

    3.在生成中引导,引导中深入。

   (1)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办法来销烟吗?

生:用火烧、直接投入大海……  

(2)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 再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如果这样快的销毁了,就不能沉重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了。就是要他们看见自己的鸦片一点点销毁而心痛。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而且,这也表明我们的决心。)  

4.以读代讲第4、5自然段。

   (1)引读,读出人们兴奋的心情 。

   (2)过渡:是呀,被鸦片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中国群众是那样兴奋。

(3)引导学生质疑:再看看这些观看的人,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那些文武官员有的可能高兴,但有的一定很担心。 外国商人是贩卖鸦片的,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看呢?)

(4)哪些词语体现了这次销的数量多?生:持续23天、200多万斤。  

(5)这些外国商人会怎样想?(6)过渡:是呀,林则徐明知道外国商人会恨他入骨,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观看销烟呢?四、再品课文,体会意义。

1.再讲读课文6自然段,认识并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切入第6自然段的学习。   (1)齐读,交流体会。

(2)林则徐这样做是为了告诉那些外国人,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他这样做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我们深情地将第6自然段朗读一遍。教师板书:意义深远:  不可欺侮

 2.课堂小结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也给了那些醉生梦死、意志薄弱的“烟”鬼一记响亮的耳光,鸦片的罪恶实在是太大了!回忆过去,看看今天,你还想说点什么?

    2.可令人心痛的是,时隔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有许多人在造毒、贩毒、吸毒,请看图片。 (课件逐一映示禁毒宣传图片,给学生以教育。)

3.总结:毒品就像洪水猛兽,摧残着人的身体,腐蚀着人的精神,全世界的人们应该联合起来,齐心协力铲除毒品,还世界一份幸福和安宁,让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欢声笑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课件出示时间,学生齐读。)

教师评议(注明发言人)

 

 

 

 

 

 

 

鞠洪军: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将进行了交流,然后结合黑板上出示的大幅挂图找书上的词语来谈谈对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看法,适时小结并板书“伟大壮举”一词。

 

 

赵宝莉:我在教学时,时刻把学生的情绪集中在“壮”这个字眼上,首先让学生们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场景,接着由学生自己读第二自然段并理解从“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等词语,从而感受到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 “礼炮轰鸣”、“群情沸腾”等词语中,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齐读、知道感情读等朗读行式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假如自己也在现场,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你会对谁说些什么。从而体会出销烟这一壮举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

 

 

 

教师评议(注明发言人)

 

 

 

 

 

鞠洪军:开课向学生介绍了鸦片战争,以及用数字让学生明白鸦片对中国国民国力的毒害。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然后从整体入手,说说你认为的虎门销烟是件怎样的事件?而引导到“伟大壮举”,以此为中心点,找出相关的段落来学习体会。

 

 

赵宝莉:在预习课文时,我补充资料:清朝末期,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受到外国列强的肆意欺侮。但中国人中也有一股爱国的力量,他们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林则徐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主持的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它说明中国人不是好欺侮的。这次行动狠狠地教训了外国列强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作业设计

包含统一的作业内容、典型题目设计思路、诊断性练习等。

 

《补充习题》第17课     

备注

 

 

编辑:赵宝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