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学集体备课 > 2019年秋学期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五)

2019年秋学期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五)

2019年10月15日 09:25:52 访问量:849

集体备课记录表

   

2019.10.15

地点

二楼办公室

  

叶兵

主备教师

叶兵

记录人

 

参与人员

叶兵、吴磊

此后一周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练习、用计算器计算

本次集体备课内容

小数加、减法(1

周教学反思

吴磊:小数的意义、性质上是很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问之知道,但运用缺乏灵活性。变换练习题题型,学生马上无所适从。

比如,学生知道: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练习题:1.04读作(  ),表示(    )。第二个括号学生几乎都填的是1个一和40.01,而少有学生填1040.01。虽说学生填的不算错,但也说明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不像对整数部分几个一、几个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

又如,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判断题:2.02大小一样,意义相同。(    学生判断正确。说明对小数的意义还是没有真正理解。2.02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意义不同。

在教学时,我们首先要慢下来,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第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一个个消灭掉。

叶兵: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本节课的难点是理解小数的意义。这不仅因为小数的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学生建构对小数的理解,需要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而且小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分数,它的概念是建立在分数概念基础之上的,但由于学生尚未系统地认识分数,这些显然都会影响到他们对小数意义的理解。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经验,以米尺为桥梁,找出分数与小数的契合点,让学生主动建构小数概念。
    三年级下册学生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时至今日学生难免会有所遗忘,为此,在第一个环节,我借助米尺让学生认识一位小数,并在此基础上去认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这种无形迁移,不但利于新知识的研究,而且使本来跨度较大的分段的教学融合为一体,从而可以更具体、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在第二个“探索两位小数”环节时,教学安排上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利用米尺强化用“米”作单位的分数表示1厘米或几厘米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由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想到1厘米是百分之一米,1厘米是百分之一米想到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帮助他们在一系列的数学思考中,突破“用百分之几米表示几厘米”这一学习难点。二是让学生及时的进行观察、比较、归纳。在把1厘米和几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后,我要求学生观察、比较写出的分数和小数有什么共同点,并及时总结出:“这些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这样的归纳,使小数的认识过程更加顺畅。
第三个环节探索三位小数时,主要是注意给学生留出更多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由两位小数类推出三位小数,在类推中逐步明确三位小数的含义,掌握三位小数的读、写方法。
    第四个环节概括小数意义时,我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并注意引导学生适当拓展已有的认识,帮助他们相对完整的掌握小数的意义。
    在实践运用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的不同为他们设计了三个不同发展层次的练习。由易到难,有具体到抽象,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不断体验、理解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小数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中,我选择了找表示1的正方体中的0.10.010.001,并结合动态演示,随着我的引导学生很容易看出100.001就是0.01,十个0.01就是0.1,十个0.1就是1,十个1就是10......把小数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整数的计数单位相整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备教师发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即购物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发现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产生新的计算要求。例题首先让学生探索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笔算方法,再让学生尝试计算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继续解决在例题创设的情境中,其他一些加减法计算问题,并突出计算结果的化简。让学生在探索中提升自己,升华所学。最后通过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练一练”和练习八第1-3题的练习下,巩固所学习的小数加、减计算方法,并用以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充足准备。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5%以上。

 2.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难点: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1.口算:

   46+37=      0.5+0.4=   0.7-0.4=    1-0.3=   0.8+0.2=    150+60=

 学生对照答案,同桌互批。

  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口算时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竖式计算时,提醒学生小数点对齐。

 2.计算:   6.3      4.8

 +4.5    -2.1

  

  集体校对,指出同桌错在哪里。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

 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48页例1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

 补充问题:小丽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钱?

导学要点:

  让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然后再进行计算。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一起说说计算方法。

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点。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基本练习】

(一)适应练习。

  第48页试一试,2题。

  点拨:

  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的,一般要化简,化简的依据是什么,计算时应自觉化简。

(二)口答练习。

 练习八第1题,口算。

  校对得数,说说口算的思考过程,注意分析错题。

(三)巩固练习。

 1.第49页“练一练”

 2.练习八第2题。

3.练习八第3题。

 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让学生在线段图上依次标出要求的三个问题,每标出一个问题随即列式计算。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指导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

(四)创编练习。

甲班捐款90.8元,比乙班多捐10.5元,乙班捐多少钱?

 点拨:孩子认真读题,分清甲班和乙班谁多谁少,然后再决定用什么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作业设计:

练习八第2题,第3题选一个提出的问题解答

板书设计:

4.753.4=8.15(元)

     4.75     

   3.4    

     8.15

 

 

 

 

 

吴磊:1.关注学生学习,强化互动,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整节课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

后进生的发言,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2.注重思维训练,加强估算,促进好习惯的养成。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主

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思维训练是计算教学的核心。本课教学中,我能借助计算教学这个平台,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重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知识迁移、尝试练习、估算、算理辨析、实践应用这一系列步骤锻炼学生的思维习惯。在例题的教学中,从思维方法的指导入手,着重理解为什么小数加法就不能简单地模仿整数加减法末位对齐的方式,引导学生破旧迎新;“试一试”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学生板演及算理叙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练习题的训练中,重视估算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3. 认真备课,对本课知识进行了拓展。完成例题后我又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了“练一练”的两道加法题,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对齐时哪一位空着,就把哪一位补零以方便计算,另外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点,也为下节课的计算作了铺垫。

 

 

叶兵:1、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通过讨论、交流明白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明白了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后自主探究小数减法,再次通过和整数加减法的比较,得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整数加减法的算理相同。

2、有效突破小数加减计算的难点。在计算小数减法时,如果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比减数部分少,学生往往会发生错误。这是小数加减的难点,一是难在写出的竖式与学生已有的认识存在的矛盾;二是计算过程中往往涉及到退位或连续退位,而退位本来就是学生计算减法的难点。教学时着重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启发学生在被减数的末尾添“0”,第二是追问添“0”的依据,以促使学生有根有据的思考。

编辑:叶兵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