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学集体备课 >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一)

六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一)

2016年04月10日 10:09:04 访问量:723

第一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的例1、第57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特点,加深对成正比例的量的理解。

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引导回顾:

(1)速度 时间 路程

(2)单价 数量 总价

(3)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引入: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二、互动新授

(一)学生自主学习,出示《自主学习菜单》,学生自主学习。

    例1自学提纲  

(1) 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吗?为什么?  

(2)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比值表示什么呢? 

(3)怎么用式子表示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2、组织讨论、交流: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第一题:预设:

(1)行驶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变化。

(2)行驶的时间越长,行驶路程越多;行驶的时间越短,行驶路程越少。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第二题:分析时间与路程这两个量的比值。

提问:表格中时间越长,路程越多;时间越短,路程越少。现在我们就来探究时间与路程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说说写出几组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学生观察比值,发现规律,汇报小结。引导学生回答: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些比值都是相等的,它们表示行驶的速度。

第三题:提问:谁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上面的规律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揭示正比例的意义。

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例1中的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相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二)正比例意义的应用

1.布置学生完成第57页的“试一试”

2.组织讨论、交流:

(1)第一题:引导:如何求总价?

(2)第二题:出示学生写出几组对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并比较大小。通过比较得出它们的比值相等。

(3)第三题:让学生说出这个比值表示这种铅笔的单价,用式子表示为:

总价÷数量=单价

(4)学生根据上面的式子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学生根据成正比例量的关系特点,说出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三)概况正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的共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共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都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两种量里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相等。

(2)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那么上面这种数量关系式可以怎么写呢?

(3)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呢?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预设:送来的牛奶包数多,牛奶的总质量也多。

三、巩固练习

1.第57页的“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再要求说明判断理由。

2.第57页的“练一练”第2题。

提问:题中的两种量是否相关联,小组内讨论本题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说说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指名说判断的理由。

4.练习十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

填好表格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能成正比例。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两种相关联的量,当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且它们的比值总是一定。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在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时,我们一要看两种量是否相关联,二要看一个量是否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最后看比值是否一定。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3题。

 

 

 

 

 

 

 

 

 

 

 

 

 

 

 

 

 

 

 

 

  • 附件(1个)
  •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一).docx (15kb) 下载
编辑:叶兵
评论区
叶兵(2016/4/12 8:25:18)

一、教材简析:  
这节内容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材先用生活中的实例(路程和时间),让学生认识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意义。然后通过试一试(购买一种铅笔的数量和总价)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并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数量是否成正比例,同时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二、设计理念:  
正比例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那样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因而学好这部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时, 从学生生活熟知的数量关系入手,利用表格, 让学生学初步感知正比例的意义 ,通过试一试(购买一种铅笔的数量和总价)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并以此来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过去学过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从变量的角度来认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初步体会函数的思想,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设计思路:  
例1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初步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然后通过对“试一试”和“练一练”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判断,归纳与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字母表达式,最后进行练习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数量关系、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数学表达能力。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叶兵(2016/4/12 8:31:02)

教后反思:1、在复习时,忘记指导学生理解什么叫相关联的两个量,为新授奠定基础;二、在练习时要突出如何来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要通过“写几组比,并求出比值”来进行判断。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叶兵(2016/4/12 8:34:41)

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精心设计,课堂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反思这一节课,觉得有以下几点感悟可以同大家一起分享:

1、构建和谐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本课堂课的教学坚持了“五个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源、问题为主轴、训练为主线。”我个人认为尤其应坚持以学生为本,这是和谐数学课堂的基石。

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放慢学习速度,有助于概念的理解。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已经深刻理解了重点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的含义,为后继学习扫清了障碍。

3、拓展思索的时间和空间。探究两种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是学生学习静态数学向动态数学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函数的一个重要基础,学好它意义重大,为学生今后在中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打下基础。当然,学生初步接触到动态的数学,在观念上转变较难。为了突破难点,我改变了以往接受式的学习,多给学生探索、动手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发现规律。实践表明,学生更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教学效果较好。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努力坚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掌控学习动态、捕捉课堂生成资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构建了“以学生为本”的和谐数学课堂。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叶建树(2016/4/12 15:55:44)

一、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理解什么叫“相关联的量”;(2)写几组比,并求出比值;(3)用式子表示这几个量之间的关系;(4)概况正比例的意义。教师在学生疑惑处进行有效点拨。
二、由扶到放。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完成“试一试”,教师布置学生总结出“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特别是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时,要引导学生先写几组比,再求比值;然后列出式子;最后判断是否成正比例。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周蕾(2016/4/12 19:07:34)

1、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自读课本信息,通过追问,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得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3、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对每道题目进行分析,说理为什么成正比关系,分3步走:两种量是相关联的,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发生变化,它们的比值一定。这样避免了老师说,而是把自主权还给学生。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