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玉 > 教育生活:诗意的世界

教育生活:诗意的世界

2015年05月21日 16:36:07 访问量:1398

教育生活:诗意的世界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诗意的生活、诗意的世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诗意的历史,马克•布洛赫说:“历史自有其独特的美感,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1] 诗意的历史就是人类诗意的存在,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说,所有的思都是诗;人,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2]人的存在是诗意的存在,大地是诗意的,世界是诗意的,生活是诗意的。“现实生活世界的中心是人,生活着的人。诗意化的世界,实质上应是诗意化的人;人的诗意化,世界才能最终审美化。”[3]人类需要诗意,教育需要诗意,教师更需要诗意,教师的学校生活、教育生活应该是“诗意的生活”、“诗意的世界”、“美的世界”。著名作家梁晓声说:“一向觉得,“教育”二字,乃具诗性的词。”“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们是体现教育诗性的优美的诗句。”[4] 教育的本色是诗意,教育的生命、活力和灵魂是诗意,教育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与诗意的教师。”[5]
     
什么是诗意?诗意是人或事物的一种流动的、鲜活的、美丽的气质、气韵和生气,比外在的形象更为深远和美丽。教师诗意地生活着,就是真、善、美和谐统一地生活着。真,就是真实、真切、真诚;善,就是善意、善心、善行;美,就是美感、美好、美丽,就是能展现美的风采和活力。没有教师的这种诗意地生活,就没有教育的诗意。教育的诗意是教师独特的个性和高雅的艺术情趣,是教师对教育的诚挚的热情和激情,是教师对教育理想境界执着的向往和追求,是教师富有感召力的精神和气质,是教师做人的尺度和境界,是教师丰富的智慧和生动的创造。只有教师生活诗意化了,教育才能真正诗意化,学生也才能有诗意的生活。
    
教育是人类活动中最富于诗意的活动,因为教育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个灵魂推动另一个灵魂”的过程,“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诗意是不能缺席的。陶行知说“我们要把育才学校办成一个诗的学校”,“要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使每个同学、先生、工友都过着诗的生活,渐渐的扩大去,使每个中国的人民、世界的人民,都过着诗的生活。”[6]教育的境界是诗意,是创造。因为儿童的天性是诗意的,自由奔放的,儿童世界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在儿童的眼里,世界是鲜活的世界,神奇的世界,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千百次地证实:缺少了诗意的、美感的涌流,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智力发展。儿童思想的本性就要求有诗意的创作。美和活跃的思想犹如阳光和花朵那样有机地联系着。”[7]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充满理想和激情的事业。没有理想,教育就会陷于迷茫与困顿;没有激情,教育就会陷于迟滞与僵硬。教育是创造新的生命,是富有诗意的创造活动。
    
教育活动是人的生命运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互动,是心与心的对话,情与情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互动。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是学生优质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他们要表现出好奇心和思想开放……”,“传授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教师的责任。”[8]陶行知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9]水仙花是激情、诗意和美的象征,教育中没有激情,没有诗意,就没有创造的活力,就缺失了创新的动力。教师充满激情,富有诗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插上快乐的翅膀,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活动才会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激情和诗意。

[注释]
“生活在别处”是法国19世纪象征主义诗人A•兰波(Arthur Rimbaud18541891)的名句,1968年巴黎“五月风暴”中,大学生们把这句话作为他们的口号,刷写在巴黎大学的墙上。“生活在别处”也是捷克当代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的一部长篇小说名,1974年在美国出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了多个中译本,小说描写的时代被昆德拉称为一个“抒情时代”,一个充满激情的时代,小说通过对主人公雅罗米尔的形象刻画诉诸我们,幸福是人类对命运的自我许诺,从人类生存的根基深处生长出的诗意的花朵,在人类历史艰苦跋涉的足迹之上,在时间之中美丽地开放。“生活在别处”成为在中外知识分子和年轻人中广为流传的名句。
 [
参考资料]
[1]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11.
[2]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3.
[3]
刘小枫.诗化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0.
[4]
梁晓声.论教育诗性[N].光明日报2000-4-13.
[5]
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
陶行知全集(第3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488.
[7]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3)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2.
[19] [20]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2)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31,717.
[8] [30]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8139138.
 [9]
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503.

编辑:站长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