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集体备课 > 三下语文集体备课(六):《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三下语文集体备课(六):《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019年04月09日 16:51:32 访问量:2348

集体备课记录表

 

  

48日下午第一节第二节

地点

二楼办公室

 

主 持 人

赵宝莉

主备教师

赵宝莉

记录人

鞠洪军

 

参与人员

鞠洪军    赵宝莉

 

此后一周教学内容

《虎门销烟》   《追踪台风的卫星》

 

本次集体备课内容

16.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主持人带领教师进行此前一周教学反思(含教与学案例及分析)

《黄山奇松》反思:

鞠洪军: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理解课文。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采用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自学的方式来进行。“站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这一问,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重点在第二问:“这些奇松“奇”在哪儿?圈画出相关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其实,在第一课时,我让同学们练习朗读的时候,很多同学指出过哪些词语需要读好,还说明了原因,当时举手的人非常多,说的内容也有很多,如果不是最后需要练习完整的朗读,能够说上一节课。所以,为了控制时间,我第二课时的这个问题没有让学生写批注,只让他们进行思考。虽然第一个起来回答的同学就把三棵松树的奇特之处都回答得很完整了。

 

赵宝莉: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我要求学生自由读,然后让学生深入学习迎客松,通过课文插图感悟文中“枝干遒劲”的意思,利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这样,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主备教师发言

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分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 ,本文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

 

教学起点及确立理由:1、注意描写事物的特点。2、注意把描述的层次搞清楚。3、了解文章运用的修辞方法。4、体会作者对描述对象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1正确认读本课“龄、樟、稠、衍、制、崇、瞻”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庆、庭、劝、搬、孙、寄、具、质”等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

出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2.这是上海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当周恩来劝宋庆龄同志搬家时。宋庆龄不肯,因为她--“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宋庆龄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

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红笔标注“舍不得” )指导朗读

4.那么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宋庆龄会如此的喜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生齐读课题。)二、读一读,感受樟树外形美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屏示第4小节。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屏示: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教师板书:生长特点:蓬蓬勃勃

什么叫蓬蓬勃勃啊?

生: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的意思。

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

A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一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 “枝繁叶茂”。)

(从“枝干不仅伸向四面八方,而且伸得远远的”这一句,可以看出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句子吗?(指名读、齐读)

B“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一句中,“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师:多美的树叶。女生一起把它的美读出来。

女生深情朗读: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

勃”中的“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非常强。

师: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还有哪个关联词也说明它生命力顽强呢?(“无论……总是……”)

师引读:是啊,无论  ,它们总是    

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

蓬蓬勃勃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

出示句式:

无论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练说。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读第四自然段)

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这样的舍不得它。

三、比一比,品味樟树内在美

1.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在这一段中找找答案

(这樟树还具有可贵之处。)

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课件出示:这是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教师板书: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②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

(即使……也……)

(只要……就……)师引读:(师)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

(师)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这个香味保持得也算够久的了!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

(与其它树木比较)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

4.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

屏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师:这还是--

      这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5.指导背诵。四、品一品,感悟人树相同处

1.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或是说,宋庆龄根这两棵樟树有什么共通之处呢?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小知识和故事(抽屉中取出)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你读懂宋庆龄和樟树究竟有哪些共通之处了吗?学生说说,宋庆龄与樟树的关系。

老师还为同学们搜集到一些外国友人对宋庆龄的评价(课件出示)学生自读

师:这就是宋庆龄!

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地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

(课件出示: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洒在人们的心间!)

齐读。

2.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宋庆龄

当我来到宋庆龄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   

写话,指名读。

3.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陈毅爷爷,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教师板书:借物喻人

4.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教师板书:崇敬  怀念

(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教师评议(注明发言人)

 

 

鞠洪军: 从品读樟树的可贵品质,进而启发学生将“樟树——故居——故居主人”紧密地联系起来。如何让树与人之间架起桥梁呢?怎样引领学生找出樟树可贵品质和宋庆龄高尚品质的相似之处呢?由于学生平时对宋庆龄的了解毕竟很浅显,文中也没有做详实介绍,因此对人物形象较为模糊,更不用说具有怎样的伟大品格了。

 

赵宝莉:教学中,我首先借助收集的有关宋庆龄的图片和生平事迹来唤起学生对宋庆龄高雅气质的感受;其次抓“舍不得”,悟“可贵”,再次指导学生抓“瞻仰”,悟“神似”,抓“留影”,悟“怀念”。

 

鞠洪军:正是因为樟树有这样一种可贵的品质,宋庆龄才舍不得它们。最后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上来,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仅仅是为了纪念樟树吗?

 

赵宝莉:可以给学生介绍了宋庆龄的有关生平故事,也让学生分享了他们自己知道的故事。我想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宋庆龄同志坚强不屈、恒久不变的革命情怀,感受到她和樟树的共同之处。

作业设计

包含统一的作业内容、典型题目设计思路、诊断性练习等。

 

《补充习题》第16

备注

 

 

编辑:赵宝莉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