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学集体备课 > 2020秋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九)

2020秋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九)

2020年11月11日 13:32:05 访问量:736 作者:杨柳

集体备课记录表

  

11月11日

地点

二楼会议室

杨柳

主备教师

倪波

记录人

杨柳

参与人员

杨柳、倪波

此后一周教学内容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本次集体备课内容

连加连减

周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实现了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努力体现这一理念。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呈现了不同的思路:看图用分与合想用加法算用减法算。在教学中,我并没有去总结、提炼哪种方法最优化,而是鼓励学生:你喜欢用那种方法?”“你还可以怎样算?,允许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探索不同的算法,相互交流、比较、创造新的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主备教师发言

教材分析:

掌握计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先算前面两个,得到的结果再与后面的那个数相加减。将最后的结果写在等于号后面。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用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105   6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64     26

   73    97    82     17

   82    10-4    46     28

   10-6    10-3    37     91

   55    10-2    45     6-0

2、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

  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3、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邀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前表演。

  讲述: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开拓的这个数,第三体开拓的数正好是第二题的结果……像这样的几道有联系的算式写出来像什么?我们把这个游戏叫做“算式接龙”。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些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有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个南瓜。)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

  你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幻灯机前演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表述图意,再填写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也可以是9-2-3=4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

 

 

 

 

 

 

 

杨柳老师:能根据教材内容确立明晰的设计思路,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认为,学生在学前老

育中,能熟练地掌握怎样计算了,而对于应该怎样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和怎样操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学时,我侧重引导学生通过课件来理解连加和连减的含义,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时候应该用连加法,什么时候用连减法,让他们掌握了学习方法,便于今后的数学学习。

 

倪波老师: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没有及时了解和掌握。因为用的不是自己班级的学生,把一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估计得过高,可是在教学当中,学生因为操作减法时,摆三角形卡片的时候耽误了很多时间,致使后面的练习部分完成得很少。由于我选择的课题于前面部分衔接处有空白的地方。知识衔接不紧密,导致学生理解连减的意义不够明确,所以做一做的第二个联系完成效果不好。

 

  • 附件(1个)
  • 一上集体备课9.doc (27kb) 下载
编辑:杨柳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