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集体备课 >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找妈妈

2020年08月31日 14:34:52 访问量:699

一、主备教师发言: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了解青蛙的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的道理增加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教”。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2.了解青蛙的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打一动物。

小黑豆,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哇游。(蝌蚪)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蝌蚪和青蛙是一家人吗?为什么他们的长相差别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二、扫清障碍,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4.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5.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学:我们都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再读课文,你们能把课文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准确,把句子读得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以“五不”(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为要求,评议学生的朗读情况。

(3)想一想: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三、图文结合,读讲首段

1.出示小蝌蚪的图片。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不懂的词语。

(4)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①“一群”指有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②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理解“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朗读中体会“甩”在这里是摆动的意思,如“牛甩着尾巴”。

③“快活”和“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很高兴,他们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__________里有__________小蝌蚪,大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__地游来游去。

四、仔细观察,指导认读

1.出示“塘、脑、袋、灰”四个会认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生字“袋”的读音。

“灰”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塘、脑”是左右结构的字,“袋”是上下结构的字,在“脑袋”一词中它读轻声。

4.把生字放回原文,再读课文第1自然段,在语境中巩固生字。

五、布置作业,加深记忆

1.认读新学的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卡片,组词、扩词。

2.还记得小蝌蚪长什么样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小蝌蚪找妈妈。

二、图文对照,朗读感悟

(一)讲读第2自然段。

1.出示教材第一幅图,并提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她会对小蝌蚪说些什么?会怎样想?(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段要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的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图片,弄清蝌蚪先长出的两条腿的位置。

(2)学习生字:哇、两、捕、就、迎、阿、姨、哪、宽。

(3)学习多音字“教”。

理解词语。

捕食:捕取食物。

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明小蝌蚪有礼貌,也说明鲤鱼妈妈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的话要用亲切、长辈式的语气来读。

过渡: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理解第3自然段。

1.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学第3自然段。

提示: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一读第3自然段,并圈画出生字并认读生字“龟、顶、披”;接着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到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联系第2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对妈妈的特征了解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要深入细致,否则可能会闹笑话。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时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的和蔼可亲。

(三)学习理解第4~6自然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第4~6自然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他们的妈妈是谁?

2.随文学习:会认字“鼓”;会写字“肚、皮、孩、跳”。

3.品析重点词语:

(1)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那种高兴的心情。“游过去”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2)读第4自然段,试着用“披”“露”“鼓”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4.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青蛙的样子与鲤鱼妈妈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相符,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要多问多想)

6.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7.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6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要保护青蛙)

三、角色朗读,情景再现

1.五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蝌蚪、一人鲤鱼妈妈、一人乌龟、一人青蛙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角色。

四、指导书写,拓展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引导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

3.课后阅读所提供的学习资料《小蝌蚪找妈妈》。建议阅读《中国儿童散文文库》中的《岩石上的小蝌蚪》。 

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  长出两条后腿 →  长出两条前腿 →  尾巴变短了、不见了 →  青蛙(妈妈) 

作业设计: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二、讨

周瑞琴:

重点理解“甩、迎、追、游、蹲、披、露、鼓、蹬、跳、蹦”这些动词。理解这些动词要在文本语境中进行,可以采用结合文本情境演一演的方式。对于学生能够理解和说清意思的,可以让学生先结合上下文说说词的意思,然后通过演演来加以印证。如果这个动词的意思不好理解,可以先演一一演,让学生通过演来揣摩和体会,然后尝试说一说。

描写外貌的短语也是理解的重点。如“ 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教师可以让学生细品语言并描述自己想象出的画面,让学生比较有这些形容词和省去它们有什么不同,再观察课文插图印证自己的感受。

 

 肖小红: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读全文,找到描写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句子后认真地读一读,让“读——找——读”的过程成为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和记忆文本语言的过程。然后结合课后题,说清楚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之后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教师要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书面语言,提高讲故事能力。


编辑:肖小红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公安机关备案号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小学
苏公网安备 32128302000289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